圖為在位于石家莊市欒城區的河北馬家麥坊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進行饃片包裝作業。 記者 張曉峰 攝
4月18日,欒城區的張曉依來到“欒城集”區域公用品牌特色產品展銷中心,為探望朋友準備禮物。
紫麥面、華泉罐頭、馬家麥坊的各種糕點……張曉依選了十來件本地特產。“最有家鄉味的欒城特產都在這兒了,一站式選購真方便!”“聽說我們欒城的土特產在一場交易會上大放異彩,好多人都來買我們欒城的產品。”張曉依驕傲地說。
張曉依口中的“交易會”,指的是前不久在成都召開的第112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欒城區組織8家食品企業攜特色產品參展。這不僅是欒城特色產品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欒城區推動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讓優質產品“走出去”的生動實踐。
一直以來,欒城區穩抓打造千億級現代食品產業集群機遇,通過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等系列舉措賦予傳統農產品“七十二變”,推動特色產品向特色產業升級,推出一批有品質、有口碑、有市場的特色“欒”字號農產品品牌,探索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激活富硒資源 深挖“紫色經濟”潛力
一粒小麥能變成什么?面粉、掛面、面包……人們一般會先想到這些。而在欒城區天亮種植合作社,小麥不僅特殊,還能“變”出酒、醋、饃片等產品,大大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18日,記者來到欒城區天亮合作社,正巧趕上該合作社的新產品推介活動。活動現場,紫麥全麥掛面、紫麥片、紫麥酒、紫麥曬醋、紫麥全麥饃丁等新產品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
“我們的小麥是紫麥,以其獨特的紫色成為農作物中的一抹亮色。依托欒城區全域富硒的資源優勢以及紫麥本身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等特點,成為了許多人追求健康飲食的優選。”天亮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軍海介紹。
據了解,欒城區是全省首個完成縣級全域富硒土地資源詳查及劃定的縣(區),2023年首批7952畝耕地獲得了中國地質學會頒發的天然富硒土地認定證書。
近年來,欒城區積極發展富硒農業,制定富硒產業發展規劃,持續優化種植結構,打造彩色土豆、紫小麥、富硒小米等富硒特色功能農產品品牌,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幫助農民致富增收。
在“欒城集”要提起“明星產品”,那當屬黑芝麻丸了,記者走進欒農食品有限公司廠房內,一股濃郁的芝麻香味兒撲面而來。生產線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各道工序有條不紊,工人們忙著趕訂單,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場面。
在黑芝麻丸的配方與口味創新上,除了傳統的黑芝麻與蜂蜜的搭配,企業還融入了黃精、桑葚等藥食同源的食材,打造出了具有滋補養生功能的黑芝麻丸。這些新產品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需求,更豐富了黑芝麻丸的口味與品種,使其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延伸產業鏈條 做強“非遺技藝”文章
“羊羔美酒到貨了!”15日一大早,“欒城集”工作人員忙忙碌碌,開始補充庫存,“羊羔美酒”這一名字引起了記者的興趣。“羊羔美酒在釀制過程中選取了羊肉作為原材料之一,因此而得名。它是一款低濃度黃酒,酸甜適度,口感獨特,比較受市場歡迎。”門店人員李閃閃說。
當天,記者來到欒城區味道府酒廠,車間內酒香撲鼻,陳列的一排排酒缸特別引人注目。“這批羊羔美酒現在正在處于陳貯階段。陳貯完畢,經過后續多道程序之后就會進入千家萬戶的餐桌。”酒廠工作人員說。2009年,羊羔美酒釀造技藝被評為市級非遺項目。已成為欒城區響當當的“欒”字號品牌,如今也是“欒城集”內廣受歡迎的產品之一。
欒城區樹牢產業化思維,大力培育產業發展水平高、帶動農戶能力強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積極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不斷完善產業內部有機銜接和產業間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利益補充機制,提高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產業化。
位于欒城區的河北臻豆食品有限公司的腐竹生產車間,豆香彌漫。熱氣騰騰的豆漿在冷空氣的吹動下慢慢結膜,全自動控制生產流水線完成揭皮、切分、速凍、分裝后,一盒盒鮮腐竹被裝箱運往各地市場。
河北臻豆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豆制品生產、加工、銷售的企業。它聯合13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成立了一個豆制品產業化聯合體。
如今,在欒城區,像這樣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有18家。這些聯合體,把具有高度關聯性的經營主體整合在一起,使生產、加工、銷售、服務、流通等上下游相互配套,實現抱團發展、互利共贏。
除此之外,為進一步推動欒城特色農產品走進更廣泛的市場,不斷增強欒城農業品牌的知名度,欒城區以“樹品牌,拓渠道”為目標,開展了一系列品牌營銷傳播活動,助力當地農企發展。
擦亮“欒”字品牌 豐富區域文創產品
老欒城純奶雪糕、生姜桃酥、黑芝麻丸等零食點心令人垂涎欲滴,國風書簽、鎮紙、鼠標墊等文創產品精致典雅……走進“欒城集”,琳瑯滿目的商品擺滿了貨架,讓人目不暇接。
近年來,欒城區針對農產品多而散,品牌小而弱,各類農民合作社、家庭式作坊加工粗放,涉農企業單打獨斗,拳頭產品創建慢等問題,欒城區著力培育由區供銷社主體經營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讓區域內農副產品、手工藝品、特色美食和文化旅游等資源,有一張共同的“名片”。
“我們深入挖掘蘇洵、蘇軾、蘇轍‘三蘇’祖籍文化,以北宋文學家蘇轍所著詩文別集《欒城集》為名,創建‘欒城集’區域公用品牌。”欒城區供銷社副主任郝瑩說,“欒城集”以區政府為主導,采用區供銷社為主體,各農民合作社、生產加工企業、種植大戶等參與的多方共建機制,不斷整合資源,握指成拳,全面統籌品牌創建、管理和運營。
目前,“欒城集”匯集全區32家農民合作社、生產加工企業、種糧大戶的拳頭產品,涵蓋本地生產的富硒紫麥面、富硒雙黃蛋等系列農產品,華泉、同福、御享臻豆、雅純公司的香油、芝麻醬等農業產業化產品,三蘇土布、雕版印刷等非遺文創產品,共計210余個品類。
“以前手里不缺好產品,可愁的是銷路!”說起“欒城集”帶來的好處,“老欒城雜面”產品供應農戶段朋娟頓時打開了話匣子。“以前銷售靠自己單打獨斗,現在有‘欒城集’幫咱闖市場,這銷售額一直往上漲!”段朋娟說。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土特產。如今的欒城區,一個個看似普通的土特產正變成鄉親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成為鄉村振興的推動器。(記者 杜倩倩)
來源:石家莊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