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在國際政治經濟局勢風云變幻的當下,一架專機的動向引發了全球關注。4月10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乘坐專機抵達北京,開啟了其對中國的訪問行程。這一事件意義非凡,因為桑切斯此次訪華是他三年內的第三次訪華,足見西班牙對發展與中國關系的重視。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資料圖)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的此次到訪,正值全球經濟面臨諸多挑戰之際。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再次上臺后推行的貿易政策,尤其是“對等關稅”等舉措,給全球貿易秩序帶來了巨大沖擊。在此背景下,桑切斯訪華被外界視為具有特殊戰略意義的舉動。美國財長貝森特在聽聞桑切斯訪華消息后,曾稱西班牙與中國走近就像“割自己的喉嚨”,但這一言論并未阻止桑切斯開啟訪華之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迅速對此作出回應,指出美方大肆利用關稅對全球威脅訛詐,才是真正試圖扼住各國的喉嚨,逼迫各國在其霸凌面前妥協退讓。
桑切斯此次訪華成果豐碩。前不久中國領導人會見了桑切斯,強調國際形勢越是復雜多變,中西關系良好穩定發展的重要性就越發凸顯。雙方一致同意打造更具戰略定力、更富發展活力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同日下午,國務院總理同桑切斯舉行會談,雙方就深化合作等事宜進行了深入交流。兩國共同發表了關于加強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行動計劃,在貿易投資等傳統領域以及新能源、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拓展合作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在農業領域,中西兩國簽署了兩項涉及豬肉和櫻桃的農業貿易協議。西班牙豬業聯盟透露,新協議允許西班牙豬肚出口到中國,這一產品此前未獲準入,如今受到中國市場的歡迎。西班牙農業、漁業和食品大臣普拉納斯表示,西班牙與中國有著良好的貿易關系,不僅打算繼續,還要擴大這種關系。西班牙《國家報》認為,桑切斯試圖引領歐盟與中國走得更近,以應對與美國的貿易摩擦。
西班牙農業(資料圖)
從更宏觀的中歐關系角度來看,西班牙的舉動給歐盟其他國家提供了一個范例。近年來,中歐關系雖面臨一些波折,如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并征收臨時關稅,但隨著形勢的變化,雙方也在積極尋求解決之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原本計劃在7月于歐洲接待中國代表團,然而如今可能親自飛赴北京。這一轉變背后有著諸多因素。
一方面,美國對歐盟的貿易政策讓歐盟承受了巨大壓力。特朗普政府對歐盟鋼鋁加征25%關稅,導致歐盟年損失超35億歐元,美方提出的“購買3500億美元能源換豁免”條件又被歐盟視為不切實際。另一方面,中國市場對于歐盟企業而言至關重要。德國車企30%的全球銷量依賴中國市場,歐盟電池產能缺口達40%,需要借助寧德時代等中國企業的技術來支撐綠色轉型。在這樣的背景下,馮德萊恩的訪華行程備受矚目,她將與中國探討供應鏈去美國化、市場對沖機制以及避免在中美間“二選一”等重要議題。
中國對于馮德萊恩的到訪態度保留。一直以來,馮德萊恩在一些對華政策上的表現令中方不滿。例如,她曾在訪華前暗示歐盟要退出中歐投資協議,發表不少針對中國的言論,呼吁歐洲國家對中國采取強硬態度。在臺灣問題上,她也有過不當表態。然而,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中國始終認為歐盟在多極化世界中具有重要地位,愿意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與歐盟繼續發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但中方也明確表示,對話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惠的基礎上,對于任何損害中方利益的行為,中方都將堅決回應。
馮德萊恩(資料圖)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的訪華行動為歐洲國家在當前復雜國際形勢下如何與中國打交道提供了借鑒。而馮德萊恩7月可能的訪華之行,也將為中歐關系的發展帶來新的變數和機遇。中美歐三邊關系正處于微妙的調整期,未來的走向充滿挑戰與不確定性,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國將堅定地維護自身利益,積極推動與各國的合作,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