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34°,有一座因花而“盛開”的城市。
江蘇省沭陽縣地處南北地理分界線,四季分明、氣候宜人,自帶花木種植基因,被認為是南花北移、北木南遷的優質馴化過渡地帶。
在此背景下,當下的沭陽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花木主產區之一,花木種植面積達60萬畝,從業人員35萬余人。淘寶、京東平臺上約六成花木類賣家來自沭陽,花木直播銷售額約占全國三分之一,花木年銷售額突破300億元,被譽為“中國花谷”“花木之鄉”。
本文圖片 丁華明 攝
花長得好,城市也找到了自身特色和發展方向。從“經濟洼地”到全國百強,沭陽地區生產總值已于2020年首破千億,又被稱為“蘇北第一縣”。
不過,沭陽花木產業也遇到了一些“成長的煩惱”。前幾年,“貨不對板”“以次充好”等少數不法行為嚴重破壞了沭陽花木經營秩序,也損害了“花木之鄉”的形象。
面對質疑,沭陽選擇了刀刃向內。2020年以來,沭陽發起“利劍行動”“春雷行動”“獵鼠行動”“雷霆行動”等,刮骨療傷。迄今,這場由內到外的“誠信實驗”已實行五年,效果如何?沭陽是如何在海量交易中確保產品質量,重建花木行業電商交易標準的?花木從業人員又是如何倒逼自身改革,提供更好的服務,匯聚更多個體力量構筑行業的誠信堡壘,找回市場信任?
北緯34°的花木經濟學
程陽至今還記得那場“整個縣城都是花”的活動。
2002年,沭陽舉辦了第一屆花木節。時年7歲的程陽被父母舉在肩膀上,跟著大家一起歡呼,整個縣城在花海中沸騰。“鮮花堆成了一條大船,里三層外三層全是看熱鬧的人,那是我十歲前見過的最熱鬧的場面了。”
在沭陽人口中,花木是繞不開的話題,更是一種鄉土記憶。在外提到自己家鄉,程陽總是驕傲地說“我們可是花木之鄉”,給朋友送的特產,也常常是精心挑選的小盆栽。
沭陽是江蘇最年輕地級市宿遷的下轄縣,地處蘇北腹地,南連淮安,北接連云港。沭陽花木栽培歷史很悠久,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小說《鏡花緣》中就有“沭陽石榴甲天下”的相關記載,清代著名文人袁枚在沭陽做知縣時,親手種下的一棵紫藤,近300年過去仍然綠葉吐翠,繁花盛開。當年在沭陽指揮戰斗的陳毅元帥,也留下了“浪跡天涯烽煙路,唯見沭地馬前花”的詩句。
早年,沭陽曾提出“花木興縣”戰略,舉全縣之力發展花木經濟,不少農戶自發摸索著去做花木生意。近年來,沭陽搶抓“互聯網+”發展機遇,積極探索“花木+電商”發展模式,花木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從當年積極發展農村淘寶,躋身中國“農村淘寶第一縣”,到如今快速擁抱直播業態,沭陽花木產業近年來不斷迭代升級。
依靠這小小的花木,曾經的“打工大縣”沭陽,拉回了大量的外出務工人口。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曾有大量沭陽青壯年外出務工,高峰期外出務工人員近50萬,幾乎家家都有“外出打工人”。隨著花木電商的興起,一場規模空前的“返鄉潮”悄然改變了沭陽的人口版圖。
2022年,沭陽提出讓“花木之鄉”再上新臺階、打造“中國花谷”,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花木產業轉型發展。比如通過典型帶動、舉辦免費培訓等,幫助創業者迅速掌握銷售運營技能,落地全國唯一以花木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等。
清晨的沭陽新河鎮淘寶街,工人們弓著腰麻利地捆扎花木,快遞單如雪片般堆積。46歲的李美云是新河鎮人,指頭翻飛,透明膠帶在紙箱上“刺啦”轉兩圈。快遞單、誠信標簽已經拍上箱面,一旁的紙箱越摞越高。主播們舉著手機穿梭于花叢間,嗓音沙啞卻熱情不減:“家人們,這款蝴蝶蘭今天特價!”
物流貨車頻繁進出,滿載著發往天南地北的包裹。訂單的提示音連成一片,整條街在花香與喧囂中沸騰。
成長的煩惱
產業興旺發展,但也遇到了“成長的煩惱”。前幾年,極少數花木經營者為了牟利,“貨不對版”、“以次充好”,一度讓沭陽花木的質量受到質疑。
陳浪的店鋪主要賣蝴蝶蘭、晚香玉等,年銷售額過千萬。剛入行時,他也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跌跌撞撞”,找貨源、拓渠道、做網頁店鋪、打包發貨,什么都自己來。不過,說起最心酸的階段,還得是行業的“誠信危機”。
陳浪很難過,“每個行業都有小部分不誠信的商家,他們也根本沒準備做長遠生意,但是我們這些好好賣產品的商家,也跟著一起被指責”。有時候,當天的快遞已經發出去了,有些客戶發現是宿遷發貨就直接選擇了退貨。“那時候真的感覺無力,到底怎么能改變這樣的刻板印象”。
不僅電商生意受波及,做線下實體生意的花木商也經歷了“市場質疑”的陣痛。新河鎮的朱義做工程項目類苗木生意,走的是批量、高凈值的園林型苗木賽道。在沭陽花木最受爭議的階段,他也遇到了銷路不順的情況,讓他一度很苦惱,“不能讓劣幣驅逐良幣”。
誠信是產業的生命。從長遠來看,“誠信的煩惱”還會影響當地營商環境甚至城市形象。沭陽也意識到,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誠信電商是網絡文明的重要內容,只有恪守誠信方能行穩致遠。”沭陽縣委書記、沭陽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彭偉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
2021年以來,針對花木種苗領域不誠信經營問題,沭陽先后開展了多個專項行動,市場監管、法院、檢察院等多個部門形成聯動,重拳出擊,全力構筑“不敢賣假、不能賣假、不愿賣假”的花木電商誠信經營生態,擦亮“買好花 信沭陽”誠信品牌。
今年,沭陽又啟動了新一輪“礪劍行動”,縱深推進。
一場關乎城市信譽的“保衛戰”
某種程度上,誠信也已經成為核心生產要素。它不僅是企業的“軟實力”,更是地方的“硬資產”。一定程度上,沭陽的“誠信實驗”,也是一場關乎城市信譽的保衛戰。
但究竟怎么做,才能從整體上實現沭陽花木行業對口碑的修復和新生?
沭陽的治理邏輯清晰:短期靠打擊,中期靠制度,長期靠誠信文化。
具體而言,通過“春雷”“利劍”等專項行動形成震懾,再以“誠信標簽”“村規民約”構建長效機制,最終通過評選誠信標桿、曝光失信案例,讓誠信成為行業共識。這種“法治+自治+德治”的三維治理模式,是社會治理精細化的探索,也讓行業蝶變成為可能。
首先,讓不法商家不敢賣假,嚴厲處置賣假的不法商人,突出法治震懾。澎湃新聞從沭陽縣獲悉,2024年以來,沭陽縣共查辦花木相關違法案件116起,罰沒款71.75萬元,采取刑事強制措施15人。重點加大跨區域攬件及黃牛接單整治力度,查扣問題郵件快件2萬余件、立案18件、處罰金額17.7萬元。及時將失信行為嚴重、造成較大社會危害的企業或自然人列入“黑名單”,曝光典型案例12起,形成有力震懾。
讓商家不敢賣假之后,沭陽還從環境場域中努力建立“不能賣假”的監管閉環。沭陽不斷健全鎮村常態巡查、縣直相關部門每日督查機制,設立村(社區)花木種苗專干,常態對快遞物流點、電商經營場所進行檢查抽查,形成上下貫通、職責明確的治理網絡。加強異地聯動打擊,與甘肅酒泉、山東平邑等地建立合作交流機制,與阿里、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建立違法線索快速核查反饋機制。
最終,建設“不愿賣假”的誠信自覺,才是行業整頓、煥發新生的核心舉措。對此,沭陽積極發揮縣網絡電商互助聯合會示范帶動作用,常態開展行業交流,組織花木電商經營戶談認識、議危害,全縣花木電商經營村全部建立誠信經營村規民約,所有電商全部簽訂誠信經營承諾書。
如今,每一個從沭陽發出的快遞盒子上都貼了“誠信標簽”,每張標簽上都有“花木電商監督電話”“投訴二維碼”等信息。新河鎮順豐站點的經理嚴家康告訴記者,“所有花木商家發貨都要貼‘誠信標簽’,不貼標簽的快遞站點是直接拒收的。”僅2024年,沭陽就累計發出“誠信標簽”2億余張,花木種苗問題投訴同比下降43.1%。
貼“誠信標簽”的背后,是沭陽花木商家、電商從業人員以及市民,想要撕掉“不誠信”標簽的努力。
風雨之后,“彩虹”會來
在直播間的屏幕上,新河鎮商家宴井虎已經很久沒有看到“假貨”這樣的刺眼評價,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少。“誰還敢賣假貨?這片土壤不會給有歪心思的人留機會。”宴井虎說。
36歲的宴井虎有一片面積達60畝的月季園子, 月季苗年銷售額達1000多萬元。如何讓消費者買得安心呢?他的方法是提供全方位的退換保障服務,讓買家隨時可以退。他的店鋪里提供三個月質保、一年質保等不同周期的退換套餐。“月季剛開始種不活的可以退,開花顏色不對也可以退,3個月內死了也可以退,一年內如果花苗死了可以補發,不管你的花發生了什么變化,我都給你兜底。”這樣的全方位保障,也讓消費者的質疑聲越來越少。
就連此前爭議最大的花木種子,也可以“顆顆溯源”,種子歷經的每一個環節都有追蹤記錄和質量檢測,甚至每一顆種子都有自己的“身份批號”。“如果你買的種子和商品頁面上的描述不一致,可以直接來找我們,我們會根據記錄進行溯源調查,鎖定問題環節。”沭陽花鄉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胡迎龍告訴澎湃新聞。
在官方和行業的共同努力下,沭陽的努力和改變正在被更多人看見。陳浪說,現在還有不少網友主動幫忙證明沭陽的花木品質,“沭陽的苗木還是可以的”“我來給你推薦沭陽的良心賣家”。
目前,沭陽花木每百萬件的投訴量已從2021年的5件下降到現在的1件不到。但這場實驗還會繼續下去,“誠信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沭陽縣委副書記、縣長王瑞表示。
一定程度上,沭陽也為花木電商樹立了標準化樣本。花木行業長期面臨“非標”難題——同一品種的苗木,因生長環境、包裝運輸等因素,品質可能會存在較大差距。沭陽通過“誠信標簽”溯源、村集體監督供貨等方式,逐步建立起可量化的品質標準,這對全國農產品電商的規范化具有借鑒價值。
這場由地方政府主導的“刀刃向內”改革,既重塑了花木產業的生態,也為中國縣域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治理經驗。一個縣城的經濟崛起,不僅需要產業繁榮,更需要對規則的敬畏與誠信商業文明的覺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