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校長”譚詠麟、“郭靖”黃日華、“展昭”何家勁等香港明星在臨泉縣開展的足球友誼賽引起各界廣泛關注。比賽前一天,港星們來到順河老街,精彩的雜技表演令昔日劇中的“武林高手”們鼓掌叫好,水晶羊蹄、涮牛肉等地方特色美食更讓大家贊不絕口。
姜尚故里、雜技之鄉、紅色足跡、中原牧場,這是皖北臨泉縣的四張城市名片。港星此行,對“雜技之鄉、中原牧場”印象深刻,而這兩張名片在長官鎮有著更為具象化的體現——
集雜技劇場、學校、博物館等于一體的雜技小鎮,年接待游客突破百萬人次;以肉牛產業為代表的牛羊養殖業發展勢頭強勁,全產業鏈年產值超10億元。
本期“鎮”能量系列采訪,一起探尋臨泉縣長官鎮的“鎮”興之路。
《高空倒立》《風中少林》《空中綢吊》《英雄豐碑》……剛剛過去的周末,長官雜技劇場內,各地游客慕名而至,周末演出如約舉行,精彩節目接連上演。
在《神話》音樂的伴奏下,23歲的張瑞清和搭檔僅憑一根綢緞,在空中飛舞、相擁、旋轉。在劇情的引領下,演員以其力量、技巧和高難度動作折服現場觀眾,臺下叫好聲和掌聲此起彼伏。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15年前,年僅8歲的張瑞清離開家鄉臨泉,跟隨師傅學習雜技。
“早上6點鐘就要起床進行體能訓練,不斷重復很多動作。趕上排練新節目時,得練到凌晨才能結束,特別辛苦,也偷著哭過很多次。”張瑞清回憶,一年多后,當初和他年齡相仿、一起學習雜技的小伙伴們紛紛退出時,他第一次被師傅喊上臺,一個“鉆桶”的動作贏得臺下陣陣掌聲。
“當時雖然是配角,但看到觀眾為我鼓掌,特別有成就感,就想練得更好,有一天能站到舞臺中央,成為主角。”2021年,隨著臨泉縣縣長官雜技劇場的投入使用,張瑞清和師傅回到家鄉。當初的毛頭小孩長變成了帥小伙,多年勤學苦練和演出經驗也讓他成長為雜技劇場的主角之一。
和張瑞清的成長經歷相似,胡軍從9歲開始練習雜技,年輕時走南闖北,前往國內外各大城市演出,曾多次登上央視舞臺。十年前,他回到家鄉臨泉,在長官鎮創辦了宏揚雜技學校,教授孩子們練習雜技。
“那些年在各地演出,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但隨著年齡的慢慢增長,總覺得應該回到家鄉做點什么。”胡軍介紹,最近十年來,他已經培養了兩百多名雜技演員,“每年都有體校、雜技團到校招生選人,選上的孩子會登上更大的舞臺,有的成為本地雜技團的演員,走上工作崗位。”
在長官鎮,越來越多的以胡軍、張瑞清為代表的中青代雜技人,從當初的“走四方”,站上了“臺中央”,到如今的“回家鄉”。只因他們都有一個夢想——將雜技藝術傳承下去。
據了解,臨泉雜技始于西周,盛于漢朝,經過幾千年的傳承與發展,形成了“新、奇、巧、險”的藝術特色,具有極強的觀賞性。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臨泉縣于2014年被中國雜技家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民間雜技藝術之鄉”,擁有雜技團隊近千個,雜技從業者2萬多名。
在長官鎮,已建成的集雜技劇場、雜技學校、雜技博物館、雜技研學營地和吃喝玩樂購于一體的雜技小鎮,年接待游客突破百萬人次。
如果說以雜技為代表的文旅產業是長官鎮近年來最閃亮的名片,那就不得不提該鎮傳統特色產業——以肉牛產業為代表的牛羊養殖業。
在長官鎮長東村蔡莊的中原牧場養殖小區第八養殖場,“90后”牛倌張永雷正駕駛著撒料車,將拌好的草料均勻地撒在牛槽里。“我小的時候,家里就養了三、四頭牛。那個時候,我們這里就有養牛的傳統,家家戶戶都養牛,一頭耕牛,其余的當肉牛賣。”
張永雷原本在北京有著穩定的工作。5年前回鄉探親期間,他發現家鄉親友的肉牛養殖規模越來越大,中原牧場的品牌越來越響亮,決定辭去工作,回老家養牛。
“從剛開始的幾十頭牛,到兩年前租用養殖場,養了200多頭,養殖規模逐年擴大。”張永雷的辦公室里,沙發和茶幾上落了一層灰,看上去已有多日沒有打理。他解釋說,回鄉養牛以來,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養殖場里圍著牛轉,很少有時間坐在辦公室。
“雖然養牛很辛苦,但能回到家鄉,一家人能在一起,也是越干越有勁。”張永雷說。
養殖場西北方向不到2公里遠的地方,有一處中原牧場牛羊交易大市場。院子里,數百頭從各地運來的牛正在悠閑地“散步”。不久之后,它們都將找到自己的主人。
“以前老百姓想養牛,不知如何挑選品種,存在買牛難、賣牛難的難題。”長官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崔豐玉介紹,為了幫助養殖戶更好地養牛、賣牛,中原牧場牛羊交易大市場于2019年在當地建成投用,目前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活體牛交易市場,輻射方圓500公里范圍內的十多個省市。
在市場交易大廳,肉牛產業政策、供求信息、市場行情、金融支持、技術服務等信息在數字交易平臺上一目了然。有著多年牛羊貿易經驗的市場負責人蔣振介紹,該市場依托智能物聯網技術,打造肉牛產業“一站式”智慧交易服務平臺,“養殖戶可在線上選牛、線下拉走,買賣雙方安心交易。”
截至目前,長官鎮已培育規模養殖場56家,牛羊年出欄量超2.5萬頭,中原牧場牛羊交易大市場年交易量達5.5萬頭,全產業鏈年產值超10億元。
雜技小鎮,“畜”勢勃發。
作為長官鎮兩大特色產業,崔豐玉在采訪時表示,未來,長官鎮將緊緊圍繞“三地一區”建設,聚焦雜技文化旅游和牛羊養殖兩大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在深化農文旅融合、延鏈補鏈強鏈、市場挖潛外拓、品牌速強培優上綜合發力,著力推動長官鎮雜技文化旅游和養殖產業集群、集聚發展。
統籌 文字︱胡廣
圖片 視頻︱張云山
海報 封面︱趙艾凌
校對 編發︱杜程強
實習生︱姜香羽
通訊員︱杜建龍 李保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