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九外實驗校園里的“閱讀成長樹”從光禿禿的樹干變成了枝繁葉茂的大樹,包括閱讀在內的聽說讀寫第二屆讀書節系列活動已持續半月之久,成為學生“跨越時空”的“幸福成長營”。
早間20分鐘、午間20分鐘,墨香雅集熱鬧“開張”,身穿古風服飾的小考官們準時“出攤”,等著古詩詞達人來挑戰,對古詩、猜故事,一問一答間,仿佛穿越回古代。操場邊的“閱讀成長樹”上掛滿了粉綠相間的閱讀卡,粉的花、綠的葉上記載了孩子們喜歡的書及相關內容?!爸v述了大林和小林分開后的故事?!绷?)班的薛梓萱強烈推薦《寶葫蘆的秘密》。
除了面向全校學生的閱讀活動,各年級也推出了特色書香活動。從低年級的讀書漂流、制作閱讀寶藏圖,到高年級的“十年?大家說”與“十年后的自己”征文,“成長敘事”以聽說讀寫多種形式呈現。這些故事不僅源于書籍,也化作養分浸潤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六(3)班“小書蟲”趙喜源告訴記者,從幼兒園時讀的《海底總動員》,到三年級時著迷的《綠野仙蹤》,再到現如今鐘愛的《朝花夕拾》《哈利·波特》等中外名著,不知不覺,他已經從幼時那個只看圖畫的小孩,長成了會習慣性在閱讀之后寫下讀后感的少年,祥林嫂的嘆息、哈利揮舞魔杖的樣子,都讓他對世界有了不一樣的認識。而令少年更加驚訝的是,“原來書籍真的有魔法,只要用心讀,就能看到自己在一點點地長大”!
可讀之書無處不在,讀書也不僅限于語文學科。讀書節期間,包括數學、英語在內的多門學科都推出了豐富多彩的閱讀與展示活動,比如在“數學家的朋友圈”活動中,校園展示區搖身變成“數學名人堂”,數學謎題以朋友圈的形式呈現;“數學史展覽”活動中,學生化身為“數學文明探源者”,以手抄報等形式描繪先哲們的智慧;在“‘簽’里傳英,詩說‘英’韻”活動中,漢語與英語浪漫“牽手”。
九外實驗副校長袁潔介紹,本屆讀書節以“播下書種,待春滿園;開卷徜徉,幸福自來”為主題,既有全校性活動,又有分年級、分班開展的特色活動。除“作家進校園”“名家大講壇”活動集中組織外,其他活動均利用碎片化時間開展,閱讀行動滲透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如此,也是希望引導學生養成愛讀書、讀好書的好習慣,讓書籍成為聯結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梁。”袁潔說。
記者:王梅 張蕾(實習生)
圖片:受訪單位提供
編輯:王紅霞 沈莉娜
審核:周樣波 周正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