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成都的做大做強,那么無數四川人的成人禮,就是一張通往江浙滬或珠三角的火車票,還得是綠皮的。
按照現代工業社會的發展趨勢,以先天條件與資源稟賦來看,成都在中西部城市里并不算出色,武漢和重慶都顯著好于成都,成都的工業地理位置甚至還不如鄭州。
論交通、自然資源、人力資源,成都都有短板,蜀道難、水運弱是成都交通的天然硬傷,據說業界笑談,如果東方電氣是民企,估計早就從成都跑路了,東方電氣動輒幾百噸的發電機要運輸,涉及陸運的成本實在太高。自然資源方面,成都更偏農業一些,人力資源方面,成都倒確實是西南F4、西北地區人們的打工圣地和療養后花園,主打一個老少皆宜,來者不拒。
但偏偏是成都,扛起了中西部崛起的大旗。
對于頂層設計而言,西部必須有一個經濟中心、一個可靠的西部穩定器,那么成都當仁不讓,是比重慶更好的選擇。一來重慶直轄之前,成都就已經得到大量的國家政策傾斜,二來重慶直轄后,其主城區發展再迅猛,也還有大量的非主城區需要帶動,壓力巨大。
如果說西安輻射西北、重慶輻射西南,那么成都則輻射整個西部。武漢?對不起,武漢的輻射力和吸引力還真比不了成都,武漢地理位置極好,但歷來都不是真中心。
一個冷知識是:不光地理位置比成都好,武漢的政策也不比成都少,重慶的政策更是碾壓成都,然而結果呢?這些年進出口貿易未達預期的,留不住本地大學生的,可不是成都。同樣是小鎮做題家,來自西南F4和大西北的少年們的終點,可能就是成都了,而湖北、河南等省的小鎮做題家,終點可就多了。莫忘記了,小鎮做題家一路奮進帶來的階級躍升,是伴隨著大量資源和財富的,哪里是他們的終點,哪里就能笑納更多。
成都的優勢在于,既不容易被川外的大城市虹吸,也不容易虹吸其他的大城市,但對西南、西北青年群體、老年群體、人才群體、少民群體,都有莫大的吸引力,小道消息是東南亞國家的富裕群體也有到成都置業定居的跡象,這似乎在搶昆明的盤子。以后等川藏鐵路建成,南亞出口貫通,成都前途更加不可限量。
產業發展吃天賦,看機遇、要政策,而城市發展考驗規劃、執行的微操水平。這正是成都的強項,2000年以來,成都的規劃完美踏準了每一個國家大政方針的節點——成都向南、舊城改造、城鄉統籌——盡管這些政策在執行時也難免有些磕磕絆絆,但最終成就了如今的成都繁盛之貌。
成都的騷操作也是一流,當年成都GDP還落后于武漢,結果成都直接梭哈把簡陽變成了自己的一個新城區,在簡陽修的4F級機場天府國際機場,讓成都成功能夠和北京、上海、廣州在航空領域比肩。這也打開了不少城市的新世界大門,合肥合并巢湖,濟南合并萊蕪,都用的是成都玩過了的套路。
中小企業先不多言,大型企業特別是業界頭部企業想要開拓西部市場,那么優先選擇成都,哪怕在重慶布局了也得頻頻跑到成都來辦事,一些重慶審批不了的四川項目,成都可以辦。再說金融領域,重慶金融產業發展的不錯,但成都有資金話語權和審批權,四川省直機關一個通知,就能讓全川下屬單位的資金在成都流轉。
不過,近20年產業操盤最好的城市合肥值得成都學習,因為熱衷于各種攤大餅的成都規模越來越大、血條越來越厚,但高精尖產業龍頭一直難產是硬傷。
城市或企業發展,絕對體量就是絕對優勢,這種發展思路,許多年前的成都乃至四川就悟透了,并堅定地執行,當年重慶直轄分走不少家當后,四川結合實際情況全力貫徹強省會戰略至今。
如今的成都,龐大的經濟體量和人口數量,在中西部城市隊列里處于優勢地位,并開始一邊虹吸,一邊反哺德陽、資陽和眉山,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有多好?三個地級市都通了地鐵,一個資陽人是這么說的:三十多年了,還從來沒去過資陽市區,2024年成都到資陽地鐵通了,專門坐地鐵去資陽市區吃喝玩一天然后坐地鐵回來,下次啊,我要上成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