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舞臺精靈,一顰一笑動人心魄,卻情路坎坷淪為情婦。歷經(jīng)破碎情緣終悟,因果報應皆自償。
劉巖的故事得從她那雙天生的舞者腿說起。
九歲那年,北京舞蹈學院的老師到地方招生,一眼相中了這個身段軟得像面條的小姑娘。
全國每年只招幾十人的頂尖學府,她連考試流程都沒走完,直接被破格錄取。
進了學校,劉巖成了練功房的“釘子戶”。
別的孩子下課瘋跑著去小賣部,她對著鏡子摳動作;食堂開飯鈴響了三遍,她還擱那兒耗腿。
老師后來回憶:“這孩子眼里有股狼勁,不跳成角兒不罷休。”
功夫不負狠人。
2001年,18歲的劉巖在全國舞蹈比賽上拿了銀獎,評委們私下嘀咕:“這孩子再打磨兩年,天花板都得讓她捅破。”
果然,兩年后的決賽場上,她把同一支舞跳出了新境界,金獎獎杯往懷里一摟,舞蹈圈都記住了這個眼神帶鉤子的姑娘。
離奧運開幕式只差三米的“命運玩笑”
2008年,所有中國舞者都在盯著同一個目標: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張藝謀團隊為《絲路》選A角演員時,劉巖正跟二十多個頂尖舞者較著勁。
每天泡在排練廳12小時,膝蓋上的淤青疊著淤青,終于從人堆里殺出來。
導演組拍板那天,她攥著通知單在走廊里蹲了半天——這段三分鐘的獨舞,本該是她職業(yè)生涯的封神時刻。
7月27日,離正式演出還剩12天。
彩排現(xiàn)場搭了三米高的電子薄紗,劉巖要在移動平臺上完成一組高難度騰躍。
所有人都覺得這場面穩(wěn)了,畢竟這姑娘從沒在臺上掉過鏈子。
意外來得比攝像機快門還快。
移動平臺比彩排時快了0.1秒,劉巖騰空躍起的瞬間,左腳踩了個空。
三米高的臺子,人像斷翅的鳥直墜下來,后腰“哐”地砸在軌道邊緣。
現(xiàn)場所有人腦子嗡的一聲,空氣里只剩下她疼得打顫的吸氣聲。
被抬上救護車時,劉巖還攥著編導的袖子問:“明天能繼續(xù)排嗎?”她不知道這一摔,第十二胸椎嚴重錯位,神經(jīng)像被扯斷的電纜,下半輩子得在輪椅上過了。
插足門背后的“危險關(guān)系”
要是光說事業(yè)打擊,這故事還不算扎心。
劉巖摔下高臺那會兒,身上還背著個更糟心的雷——她和央視導演郎昆的婚外情。
這事得倒回2006年春晚后臺。
25歲的劉巖穿著演出服候場,迎面撞上穿黑西裝的郎昆。
這位比她大23歲的導演,當時正處在第三段婚姻里,老婆是紅透90年代的中國超模馬艷麗。
“他遞給我瓶水,說我的敦煌舞讓他想起張大千的壁畫。”劉巖后來跟朋友坦白,知識分子的撩妹套路確實高級。
兩人從藝術(shù)史聊到人生理想,等回過神來,停車場里就剩他倆的車了。
狗仔隊很快聞著味追過來。
2006年秋天,有記者拍到他們在王府井挑鉆戒,照片登出來全網(wǎng)炸鍋。
馬艷麗當時正在國外走秀,看到新聞直接回來就找律師擬離婚協(xié)議。
最絕的是郎昆的態(tài)度。
面對媒體追問,他來了句:“我和劉巖只是普通朋友。”這話把吃瓜群眾氣笑了——誰家普通朋友逛街十指相扣?
截癱病房里的“愛情現(xiàn)形記”
劉巖摔成高位截癱那會兒,郎昆的表現(xiàn)成了全網(wǎng)焦點。
住院頭兩個月,這位大導演倒是天天來報道。
VIP病房里擺滿鮮花果籃,不知道的還以為在拍偶像劇。
但等到2009年記者再問起,劉巖突然改口:“這是我的私事。”
明眼人都看出來了,輪椅還沒坐熱乎,愛情先涼了。
這事兒讓網(wǎng)友吵翻了天。
有人說郎昆夠意思,好歹沒在病床邊提分手;也有人翻舊賬:“當小三害人婚姻,活該被甩!”最誅心的是條熱評:“善惡終有報,這姑娘把福氣都折在男人身上了。”
輪椅上的“第二次人生”
你要以為劉巖從此就廢了,那可太小瞧這姑娘了。
康復治療疼得人撞墻,她咬著毛巾硬扛;別人坐輪椅天天哭,她倒琢磨出套“輪椅舞蹈”。
2010年北京臺春晚,她帶著殘疾孩子跳《舞之魅》,觀眾看著輪椅轉(zhuǎn)出的弧線,眼淚比掌聲先落下來。
更絕的是她考上了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博士,論文寫的是《中國傳統(tǒng)舞蹈的當代傳承》。
有教授私下說:“這丫頭把病房當書房,輸液架上都掛著論文草稿。”
現(xiàn)在的劉巖早不是當年那個“緋聞女孩”。
她在北師大開了舞蹈公益課,專門教聾啞孩子用身體說話。
去年帶著學生上《出彩中國人》,評委說了句大實話:“你這哪是教書,分明是在渡人。”
張藝謀的“贖罪之作”
說到這兒得提個關(guān)鍵人物——張藝謀。
老謀子一直放不下的就是劉巖那事兒,成了他心里的一根刺。
2023年他籌備新片《驚蟄無聲》,明面上講的是國安抓內(nèi)鬼,暗地里藏著層意思:這片子是給所有被命運打趴下的人拍的。
劇組放出來的花絮夠硬核:為還原真實諜戰(zhàn)場面,專門請了國安退休干部當顧問;男主角提前半年學摩爾斯電碼,有場戲拍他徒手爬信號塔,保險繩都沒系——這拼命三郎的勁頭,活脫脫另一個劉巖。
這片子4月15日剛官宣,微博上就爆了。
網(wǎng)友看著預告片里飆車炸樓的場面,都在猜:“老謀子是不是把對劉巖的愧疚,全砸進這部電影了?”
人生沒有白摔的跟頭
現(xiàn)在的劉巖早看開了。
有次采訪被問“后悔當年選擇郎昆嗎”,她轉(zhuǎn)著輪椅望向窗外:“25歲時的眼睛,只看得到三樣東西:舞臺的追光燈、他的金絲眼鏡,還有自己無窮的欲望。”
這話說得通透。
當年擠破頭爭奧運A角,覺得人生巔峰就該是萬人喝彩;現(xiàn)在帶著聾啞孩子跳舞,反而懂了什么是真正的“高光時刻”。
就像她微信簽名寫的那句:“摔下去是三秒鐘,爬起來是三十年。”這話看著心酸,細品卻帶勁——命運給她按了暫停鍵,她倒把暫停鍵改造成了重啟鍵。
劉巖的故事讓我想起敦煌壁畫里的飛天。
那些仙女們飄在半空,看著輕盈自在,可但凡畫過畫的都知道,要讓衣帶當風、身姿曼妙,每一筆都得跟重力死磕。
人生何嘗不是這樣?有人摔一跤就躺平認命,有人偏要在輪椅上也飛出弧線。
說到底,老天爺發(fā)的牌再爛,王牌始終攥在自己手里。
至于張藝謀的《驚蟄無聲》,我倒覺得像給所有跌倒過的人放了顆信號彈——甭管是摔下三米高臺,還是掉進感情深坑,只要還能喘氣,這出戲就遠沒到大結(jié)局。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wǎng)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果涉及版權(quán)或者人物侵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nèi)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lián)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