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
微博話題
#寧波北侖00后回島買蛋糕啦#
登上同城熱搜榜第一
這是一個
關于理想和家鄉的故事
2002年出生的
呂鄭可如
不僅用滿屋子的甜香
開出了北侖梅山島上
第一家“00后”當家的
蛋糕咖啡店
更用年輕人的方式
重新定義“島民生活”~
陽光打在“可以蛋糕”的玻璃櫥窗上,操作臺前的呂鄭可如手握裱花袋,給一款粉色草莓蛋糕做最后的裝飾。
呂鄭可如畢業于市政工程專業,如今她最擅長的事,卻是精準計算奶油的打發時間。
面對旁人“專業不對口”的調侃,她總是晃一晃手里的抹刀,笑著回應:“你看,給蛋糕抹面和工地抹平,都講究手感均勻。”
談及選擇回島開店的契機,她眉眼彎彎地說道,因為發現“所學的專業更愛招男生”,加上家里恰好在島上有閑置店面。
而更深層的原因其實藏在她的童年記憶里。
“媽媽每年中秋親手做的流心月餅,外婆家灶臺上永遠溫著的紅糖發糕。那時候就想,將來要是能天天研究這些甜蜜蜜的東西該多好。”她說。
呂鄭可如的蛋糕店的選址在寧波大學梅山校區附近,除了大學生,周邊還有吉利汽車產業園的年輕員工、寧波海洋研究院的科研人員,他們讓這個木質調的小店成了“天然社交場”。
“最忙的時候,外賣單子多到要喊外婆來幫忙打包。”呂鄭可如介紹。
店里推出的爆款單品里還藏著島民的“暗號”,改良版的巧克力蛋糕里夾著解膩的山楂醬,是聽了理工科學生的建議;黃油年糕系列則是給本地阿姨準備的“海島下午茶”。
店里常能看到這樣的有趣場景:穿著潮牌的大學生、穿著廠服的企業員工和拎著菜籃的阿姨鄰座,各自對著手機里的“小紅書同款”蛋糕拍照。
創業半年,呂鄭可如還解鎖了島民專屬福利:社區工作人員主動幫她協調漏水問題,隔壁海鮮面館的老板娘成了義務“試吃員”,甚至有老顧客專門畫了卡通版店鋪logo送她。
她說:“島上的人會把善意直接端到你面前。”
如今,她的微信群里有300多個“島內甜食粉絲”,有人會為了一塊新品蛋糕專門從北侖坐車過來。
而梅山島正在修建的新高速收費站,更像是一個隱喻——越來越多像呂鄭可如這樣的年輕人,正在重新發現小島的價值。
一批批已經被預定的海苔肉松蛋糕被裝進印著“我行!”的包裝盒內。這個原本跟混凝土打交道的女孩構筑的甜蜜空間試圖證明一件事:
年輕人的理想生活,未必在遠方的高樓里,也可能藏在故鄉的海風與烤箱之間。
來源丨甬派記者 孫肖 陳馳 通訊員 沈瓊云 俞滄海
一審丨支倩君
二審丨沈焰焰
三審丨朱 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