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下班后選擇放松的地方不再是酒吧或者咖啡廳了,而是能讓人渾身舒暢的中醫推拿按摩館!在新加坡,有一家名為貢方堂TCM的中醫診所正以傳統智慧為現代都市人提供身心療愈。
很多人還不知道什么是中醫推拿?
中醫推拿是基于中醫理論體系的外治療法,通過醫生雙手在人體特定部位或穴位上施以按、揉、推、拿、捏、拍等不同手法,達到防病治病、調理身體的目的。它不僅是放松肌肉的按摩,更是結合經絡學說、辨證施治的系統性調理手段。
核心特點
理論支撐:以中醫基礎理論(如陰陽、五行、經絡、氣血)為指導,認為人體經絡不暢、氣血失調會引發疾病,通過手法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辨證施術:根據患者體質、病癥(如寒濕、血瘀、氣滯)選擇不同手法和穴位。例如:
頸肩酸痛(多屬 “痹癥”):重點按揉風池、肩井穴,配合滾法放松緊張肌肉;
消化不良(脾胃虛弱):用摩腹手法順時針揉腹,促進胃腸蠕動。
手法多樣:常用手法有十余種,每種針對不同問題:
按法:定點按壓穴位(如合谷、足三里),激發經氣;
揉法:環形揉動局部,緩解肌肉粘連(如治療肩周炎);
扳法:專業正骨手法,糾正關節錯位(如頸椎、腰椎小關節紊亂)。
主要作用
止痛通絡:快速緩解頸肩腰腿痛、頭痛,如腰肌勞損、落枕;
調節臟腑:通過腹部推拿改善消化不良、便秘,或按揉背部腧穴調理脾胃、肝膽功能;
治未病:亞健康調理(如疲勞、失眠),增強免疫力;
輔助治療:配合中藥、針灸,用于骨折康復、小兒斜頸、產后骨盆修復等。
適用場景
常見病癥: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關節炎、肌肉勞損;
內科問題:感冒咳嗽(按揉肺經穴位)、痛經(熱敷 + 腹部推拿);
特殊人群:小兒推拿(調理積食、免疫力差)、產后媽媽(骨盆復位、乳腺疏通)。
貢方堂 TCM 始終堅持「以療效為核心,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將中醫推拿從單一的放松手段升級為系統性健康管理方案。無論是肩頸僵硬的上班族、運動損傷的健身愛好者,還是產后修復的媽媽們,都能在這里找到適合自己的調理方式。走進貢方堂,感受指尖上的東方智慧如何為現代生活注入平衡與活力。
中醫推拿強調整體觀,通過 “手觸病位、心揣病機”,在緩解癥狀的同時改善體質,副作用小且適應性廣。但需注意:務必選擇正規機構和持證中醫師操作,尤其頸椎扳法、正骨等手法需謹慎,避免不當操作帶來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