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辨識藥材到親手煎制膏方,從縫制香囊到體驗傳統糕點制作……4月20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交流活動在靖宇中路70號的榮慶堂中醫藥文化基地拉開帷幕。澳中國際青少年“世界看上?!毖袑W團的29位澳洲青少年,懷揣著對神秘東方文化的濃厚興趣,開啟了這場沉浸式的中醫藥文化之旅,在悠悠藥香中品味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醫藥文化的“第一課”
此次研學活動內容豐富,精彩紛呈。除了傳統的香囊制作技藝,還涵蓋了名中醫講解中醫藥文化、中藥配方技藝、煎膠與加工膏方技藝、水泛丸加工技藝等眾多環節,讓青少年們全方位領略中醫藥文化的魅力。書法體驗、凱司令蛋糕制作技藝、沈大成青團制作技藝等項目也巧妙融入其中,使文化體驗更加多元。針灸、艾灸、推拿演示與介紹環節更是吸引了眾多目光,同學們得以近距離感受傳統中醫療法的神奇之處。
走進古色古香的榮慶堂,高大的中藥柜里貯存著200多種中藥材,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中藥香氣。這些來自大自然的饋贈,承載著數千年中醫藥文化的智慧結晶。在榮慶堂中藥門診部執業中藥師高明哲的引導下,同學們開啟了奇妙的中醫藥知識探索之旅?!爸兴幒椭嗅t是同根同源的,大家先看看常見的烏梅、山楂,我們從它們的藥理入手,深入淺出地了解中醫藥文化。”高明哲邊講解邊展示藥材,生動的講述瞬間點燃了青少年們的好奇心。
在煎膠、加工膏方技藝展示區,一口熱鍋熱氣騰騰,飄散出的香氣讓同學們紛紛駐足?!敖裉旖o大家演示的膏方傳承已有兩千多年歷史,老少皆宜,有強身健體之效。”榮慶堂膏方部唐偉明的介紹讓同學們對傳統膏方刮目相看。他們圍成一圈,目不轉睛地盯著老師熟練地攪拌,眼中滿是驚嘆。研學團的學生興奮地分享感受:“這些膏方不含化學成分,純天然健康,還能增強抵抗力。聞著很香,而且加了甜甜的配料,口感應該也不錯。太神奇了!”
耳畔傳來“嘩啦啦”的聲響,不遠處的水泛丸制作體驗區里,青少年們爭相體驗搖動藥匾,并不時加入藥粉,在藥丸體積逐漸變大的過程中,感嘆古人的智慧與創造。“中國的藥方具有神奇的療效,為了使藥物更便于吞服,我們常見到這樣小小的藥丸。與機器加工的藥丸相比,傳統手工藥匾制作的水泛丸不加淀粉、密實度小,同時溶散快,吸收也好,效果更佳?!睒s慶堂藥房水泛丸技師范紅兵說道。
從好奇到認同的文化共鳴
擔任兼職翻譯的研學團領隊卞大瑞,是一名19歲的墨爾本大學醫學專業學生,與中醫藥文化有著不解之緣。從小受從事中醫工作的母親影響,他見證了中藥的神奇療效,如今不僅對中國文化充滿熱情,更對醫學研究滿懷熱忱。他說,“從聽媽媽講述中醫藥的神奇,到親眼目睹中醫藥堂實況,再到如今成為領隊向朋友們介紹這里,我深深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巨大影響力。”
活動的壓軸環節——香囊制作體驗,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青少年們從穿針引線開始,一步步填料、縫補、裝飾,親手完成自己的第一個香囊,臉上洋溢著自豪與喜悅。一個個精美的香囊,不僅承載著中醫藥文化內涵,更成為中澳青少年文化交流的特殊紐帶。
據悉,這已是榮慶堂第三年接待來自澳洲的青少年。談及活動特色與創新之處,榮慶堂總經理、香囊制作技藝傳承人余東表示,“每年我們都在不斷改進活動。今年重點仍在中醫藥文化推廣和非遺香囊制作傳承上,但又引進了凱司令蛋糕制作技藝和沈大成青團制作技藝。同時,現場展示中藥配方、加工膏方及水泛丸技藝,讓青少年深入了解中藥制作原理和療效,明白小小丸藥背后蘊含的治病救人智慧。”
一顆藥丸、一枚香囊、一鍋膏方……傳統文化的種子已然跨越山海,生根發芽。這些看似微小的載體,承載的是中華文明數千年的智慧。文化傳播無需宏大敘事,只需讓參與者“看得見、摸得著、帶得走”。
文字丨宋玥
圖片丨宋玥
編輯丨吳百欣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