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持灝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立足金山區廊下鎮,以“創新、協作、品質”為核心理念,通過整合資源、拓展渠道、嚴控質量,成功打造自有高端農產品品牌“廊鄉鮮”,成為長三角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典范。憑借其獨特的產銷模式和品牌化運營,持灝合作社不僅帶動了區域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更以科技賦能和綠色發展重塑了傳統農業的競爭力。
整合資源:從“單兵作戰”到“聯合艦隊”
自2017年成立以來,持灝合作社以廊下鎮為核心,逐步整合周邊5個鄉鎮12個村的農產品資源,將合作基地面積從370畝擴展至3000畝,帶動300余戶農戶就業增收。通過“訂單農業”模式,合作社與10家本地蔬菜生產基地建立穩定購銷關系,年訂單額超200萬元。疫情期間,合作社更發揮“互助紐帶”作用,組織42名工人為滯銷農戶打包蔬菜,單日銷量從7噸躍升至35噸,既解農戶燃眉之急,又保障了市場供應,得到了廣大市民的一致贊揚。
品牌化戰略:“廊鄉鮮”領跑高端市場
“廊鄉鮮”品牌的成功,源于持灝合作社對品質的極致追求。合作社制定了統一的《蔬菜農藥殘留檢測記錄表》,嚴格把控從種植到加工的全流程質量,確保每一份產品均符合綠色健康標準。通過電商平臺,“廊鄉鮮”生菜、甘藍等綠葉菜以“田頭直供”模式直達江浙滬皖消費者,年銷售額突破300萬元,并以“新鮮、平價、安心”贏得超多市民青睞。此外,合作社推出高端禮盒裝,成功打入商超和社區團購市場,品牌溢價效應顯著。
科技賦能:從傳統農業到智慧產銷
持灝合作社積極探索“互聯網+農業”模式,依托兩個成熟電商平臺,實現線上線下協同發展。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需求,合作社精準調整種植結構,優化生菜、青菜等品類布局,并與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合作,引入“節水抗旱稻—綠葉菜”輪作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2024年,合作社進一步升級冷鏈物流體系,引入“氧氣包”活鮮配送技術,確保水產品從魚塘到餐桌的鮮活度,為品牌口碑注入科技基因。
社會責任:助農增收與綠色發展并行
持灝合作社始終將社會責任融入發展脈絡。通過吸納本地農民、退伍軍人及特殊群體就業,合作社間接創造100余個崗位,助力農民年均增收超20%。此外,合作社與廊下鎮其他4家合作社聯合成立“上海孕農農業合作聯社”,投資100萬元打造田園綜合體,推動農業與文旅融合,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價值。在生態保護方面,合作社推廣生物制劑調控水質、林下循環養殖等綠色技術,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贏。
未來展望:從區域品牌到全國標桿
持灝合作社計劃未來五年內,以“廊鄉鮮”為核心品牌,構建覆蓋長三角的農產品集散中心,整合批發交易、物流配送、線上結算等功能,推動區域農業品牌走向全國。合作社理事長表示:“我們將繼續深化科技合作,探索預制菜、功能性農產品等新賽道,讓‘廊鄉鮮’不僅是一份食材,更成為健康生活的象征。”
從一家區域性合作社到長三角綠色農業的領跑者,上海持灝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以“廊鄉鮮”品牌為支點,撬動了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之路。未來,持灝合作社將繼續以創新為驅動、以品質為根基,書寫鄉村振興的鮮活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