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huán)球網
前幾天,去一所學校和數(shù)百個孩子分享我的新書《月光媽媽》背后的故事。走進會場,看到臺上的大屏幕上有一行鮮紅的字十分醒目:
人間四閱天,讀好書、做好人。
袁敏著《月光媽媽》。作者供圖
正值“4.23”世界讀書日前夕,全國上下全民閱讀的氣氛越來越濃,各種讀書活動也是層出不窮,這是一件大好事,“人間四月天”變成“人間四閱天”,也說明了學校對閱讀推廣的重視。
我在和同學們分享了書中月光媽媽十幾年如一日教育扶貧,不僅為給四川丹巴和青海直亥雪域高原的渴望讀書的孩子們捐資八十萬,援建了兩所希望小學,還帶領月光媽媽公益團隊和那些沒有走出過大山的孩子們一對一結對;不僅每年資助學生錢和學習生活用品,還年復一年奔赴雪山腳下,和他們面對面地交流,給與他們心靈的撫慰和精神的引領,從而讓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走出大山,考上大學,成長成才。
分享會結束后,有人問我,我們關注到近年來你著重非虛構寫作,一直把視線投向中國的鄉(xiāng)村教育,尤其是特定地區(qū)孩子們的教育問題,為什么你會在創(chuàng)作題材上做出這樣的選擇?
我說,這個問題其實我在《月光媽媽》自序中已經回答了。但在世界讀書日臨近的日子里再次提出和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月光媽媽》內頁。作者供圖
2018年,我在《收獲》雜志推出專欄“興隆公社”,其中有一篇《鄉(xiāng)村教師》,寫的是半個世紀以前為北大荒農村孩子們奉獻青春的一群知青教師。
文章發(fā)表后,傳播的速度和廣度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之后不斷地有人來和我探討鄉(xiāng)村教師的話題;也有不少熱心的讀者,主動給我提供當下仍在鄉(xiāng)村從教者的新的采訪線索;一家著名的大學出版社社長深夜給我打電話,希望出版《鄉(xiāng)村教師》一書。
為什么半個世紀前的一群知青教師,在當時偏遠蠻荒的北方農村展開的鄉(xiāng)村教育,會在50年以后的今天,依舊散發(fā)出不滅的光彩?為什么當時代進程已經跨入高科技、網絡化,中國教育的各種軟件和硬件設施早已今非昔比時,還會有這么多人懷念那些曾經在茅草棚和田間地頭給孩子們上課的鄉(xiāng)村教師?中國大地的版圖上,還有多少仍然睜著一雙雙渴望讀書的眼睛?那兒的鄉(xiāng)村教育是不是還在期待著更多發(fā)展?
當這些問題一個接一個地冒上來時,我終于明白,從我采寫《鄉(xiāng)村教師》開始,我的心已跌落在千千萬萬個孩子中間,我的目光再也無法離開中國鄉(xiāng)村教育這塊闊大深廣的土地。
當年邀請我開辟知青專欄并親自審閱專欄稿件的,是巴金先生的女兒、《收獲》前主編李小林,當我向她講述讀者看了《鄉(xiāng)村教師》的熱烈反饋時,小林很動容。她說,我父親生前一直關注中國教育,晚年他更是在多篇文章中談到中國教育。中國最大量的人口在鄉(xiāng)村,中國教育最基礎的根基也在鄉(xiāng)村,而現(xiàn)在很多人追逐精英教育,似乎只有不斷地培養(yǎng)出高精尖人才,才能體現(xiàn)出教育的成功。我們絕不希望看到教育偏離本質,也不希望看到內卷愈來愈盛,這是令人擔憂的。
小林建議我接下來開辟一個關注教育的專欄,寫一寫那些真正具有教育情懷和奉獻精神,能不為名利所動,不被錢財驅使,真正為廣大中國鄉(xiāng)村基礎教育,為中華民族最底層的基石,奉獻自己最溫暖的愛心的人。
于是,我從2020年開始,在《收獲》推出了“燃燈者”專欄,寫下了退休以后拒絕百萬年薪,奔赴貴州黔東南,為民族教育嘔心瀝血的“時代楷模”陳立群校長;寫下了創(chuàng)建“山水田園課程,并致力于推廣“家庭實驗室”的“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的陳耀老師;寫下了在四川丹巴和青海直亥先后援建兩所希望小學,并帶領公益團隊十幾年如一日地為邊遠藏地雪域高原的孩子們奉獻愛心的月光媽媽。
“燃燈者”專欄的推出,不僅讀者的反響熱烈,也引起了出版社的關注,專欄文章先后被浙江少兒出版社和人民文學出版社簽約出版。
令我沒有想到的是,2021年初秋,江西教育出版社的領導帶著兩位編輯專程來到我家,她們特別表達了對我書寫的“燃燈者”專欄中《母羊的心》和《夢中的橄欖樹》兩部作品的喜愛,以及她們對月光媽媽的崇敬,她們希望將這兩部作品交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當?shù)弥@兩部作品已經簽約人民文學出版社時,她們在遺憾的同時,以出版人敏銳的思路,和站在教育戰(zhàn)線前沿者的角度,向我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月光媽媽的教育之路走過了十幾年,那些被月光媽媽的愛心溫暖過來的孩子們如今怎么樣了?你能不能重返丹巴和直亥,尋訪這些孩子們,用他們成長的真實路線圖,為讀者描繪一幅教育扶智的美好愿景?
《月光媽媽》內頁。作者供圖
于是,我在初訪丹巴和直亥多年后,又一次次地踏上那兩片相距遙遠,卻同樣美麗的土地。我在尋訪這些孩子們的過程中欣喜地看到,通過讀書和接受學校教育,這些孩子的心靈和精神面貌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那些曾經露出冷漠和自卑的眼神,如今閃爍著陽光和自信;那些曾經透出怯懦和迷茫的面容,如今洋溢著勇敢和堅定!
讀書改變命運不是一句空話,這些在月光媽媽們的關愛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們,如今已經走出了大山,他們幾乎全部考上了大學,有的還考上了研究生。畢業(yè)后,有的當上了醫(yī)生、護士、法官、警察,有的考上了公務員,有的當了會計,有的成為了人民教師,還有的自主創(chuàng)業(yè)……
2011年,袁敏去四川丹巴時與耕讀緣希望小學的孩子們合影。作者供圖
十幾年的教育之路,彈指一揮間;月光灑落之處,處處是風景。月光下,母羊牽過一群小羊;青澀的幼苗,轉眼間長成了蓬勃的大樹,年復一年的心血澆灌,讓根須茁壯、綠蔭濃密,溫暖的月光藏在綠蔭的背后,眼里滿含著欣慰的淚水。
我在這淚水中,走進了月光媽媽的心靈深處……
在世界讀書日即將來臨的時候,我覺得這句話道出了我心中所想:
人間四閱天,讀好書、做好人。
當然,不是四月,我們也要讀好書、做好人!
(作者袁敏系知名作家)
鏈接
在《月光媽媽》作品研討會上的發(fā)言(節(jié)選,有改動)
袁敏的這本《月光媽媽》它讓我們體會到了一份報告文學或者一本紀實文學真正的生產方式應該是什么樣的——作者會把他生命的重量放進去。這部作品關于事件的發(fā)現(xiàn)和記錄,一定程度上也是這個作者生命的一部分。我們看到,袁敏一直持續(xù)關注鄉(xiāng)村教育,她從《燃燈者》那個時候就已經對這個問題非常重視,從這本書里我們也看得出來。一個人如何把自己放在一個事件里去,這是十幾年的歷程,不僅事件跨度長達十幾年,袁敏作為一個寫作者進入這件事也是十幾年的歷程。在這意義上說,她寫的這些事,寫的這些人,寫的這個事件,不是突然的進入,而是一個作者的高度參與、深度參與、持續(xù)參與。這樣的書,我覺得有作者生命的重量放在里面,這樣的書在現(xiàn)在也確實不多。讓作家寫作的主體和所書寫的客體,充分地對話、交流、交融,形成一部作品,形成一個敘述,這就是報告文學作品的那份精神。在這個意義上,首先我要向袁敏致敬。
第二,教育的主題至關重要。中國開啟現(xiàn)代進程的歷史中,其中一個最大的課題就是教育,是人現(xiàn)代化,是如何在這樣一個極其廣袤、復雜的國家普及教育。這不僅僅是為了讓大家認字學知識,而是通過教育,讓這片土地上各個村莊、各個角落上的人們步入現(xiàn)代。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看到歷史的豐富性、復雜性,以及在其中發(fā)揮充分創(chuàng)造性作用的各種力量、各種人群。從這樣的歷史脈絡來看,這部書實際上給我們提供了特別重要的樣本,讓我們看到中國式現(xiàn)代化基礎性運動、基礎性結構、基礎性構造在當下的切片和它的樣本,我覺得很有意義。
作為讀者,我特別感到這本書作為報告文學或者作為紀實文學的另一大特點——在過程中寫出了社會的質地,即讓我感覺到在這件事上,社會是如何構成并發(fā)揮力量、發(fā)育生長,把人們連接起來的。我們談到社會時,不僅是指一個名詞,也是指這個個動詞,指人和人如何建立連接,在連接中又如何生產意義,人通過對他人的愛和幫助,使得共同生活變得有意義,擺脫原子化的孤立,最終產生了關系和意義。
如此多普通的中國人,他們不僅僅出于善念,而是有一種熱情,與這個世界建立廣泛的連接,顯現(xiàn)出對祖國的愛、對社會的愛。這不是抽象的觀念,是在被這么多人建構起來的共同體中,切切實實感到的意義。
對這本書來說,當代人如何活得有意義不再是空洞的問題。本書的意義也不僅僅是塑造了一個人物“月光媽媽”,“月光媽媽”確實很了不起,但是就這本書來講,它的厚度所能給我們提供的啟示和思考是多方向的。
這個時代的報告文學需要提供一個從經驗而來的樣本價值。這確實是一本好書,有厚度,有重量,對我個人來說,滿懷敬意地看到袁敏把生命的重量放進去,閱讀時又帶著一種發(fā)現(xiàn)的驚喜。
重要的是。袁敏始終對這個世界和生命保持著旺盛的熱情,我覺得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文章好不好,作品好不好,其實最終和我們對世界對生命的熱情有關。袁敏的熱情能量依然如此充沛,我們要向她致敬、向她學習,也要繼續(xù)期待她的新作。
(作者李敬澤系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