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烏礦產協議已經拖延了兩個多月,特朗普政府要烏克蘭向美出讓大量經濟主權,基輔當局實在無法接受這樣的協議。
然而,當地時間4月16日,美國財長貝森特宣布,“美烏資源協議或在本周簽署”,這場曠日持久的談判似乎正在進入終局。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大手一揮”,將烏應償還的援助金額,一下子削減了兩千億美元,之后或把精力更多地放到應對普京上。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美國已將烏克蘭需償還的援助金額,從3000億美元大幅放寬至1000億美元,接近烏方提出的900億美元水平。
然而,華盛頓仍拒絕承諾對“美烏重建基金”的未來投資,僅同意將過去投入的1190億美元軍援視為“投資份額”。這種“數字魔術”,實質是逼迫烏克蘭以資源抵債,而非真正減輕烏克蘭負擔。
這場被《華盛頓郵報》稱為“21世紀凡爾賽條約”的協議,不僅暴露了美國對烏克蘭資源的貪婪攫取,更折射出特朗普政府的出賣伙伴、唯利是圖。
特朗普將烏克蘭問題,乃至全球事務簡化為“成本收益核算”,其核心邏輯為,通過向國內展示“從烏克蘭拿回納稅人的錢”,鞏固“美國優先”形象。除此以外,該份協議也可以為美國未來干預烏克蘭內政鋪路。
要知道,美國要求烏克蘭交出50%礦產收入,設立由美方控股的基金,司法管轄權完全歸屬美國,協議優先級凌駕于烏克蘭法律之上。
美方將軍事援助視為“投資”,未來烏克蘭需以資源收益持續償還。這樣一來,烏克蘭將會落入美國的“債務陷阱”,形成“援助—資源抵債”的惡性循環。
并且,協議涵蓋烏克蘭石油、天然氣、鋰、稀土等戰略資源,其總估值高達15萬億美元,其中相當一部分資源還位于俄羅斯控制的頓巴斯地區。
美國方面美其名曰地指出,即便烏克蘭無法實際控制爭議領土,仍可通過國際仲裁施壓俄方,為未來介入烏東埋下伏筆。
但事實上,這一系列條款,相當于“對烏克蘭的永久性經濟殖民”,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2月底的白宮會談中,已經公開與特朗普政府翻臉。
澤連斯基堅持要求協議納入美國對烏安全保障,但直到現在,美烏礦產協議草案僅模糊提及“支持烏克蘭獲得持久和平”,未承諾軍事保護或北約成員資格。這意味著烏克蘭仍需獨自面對俄羅斯的兵鋒,而資源收益已被美國提前收割。
在這種情況下,澤連斯基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若簽署協議,可能引爆烏克蘭國內情緒,澤連斯基將會被趕下臺。反對派已指責澤連斯基“賣國”,而特朗普催促烏克蘭盡快展開總統大選,則進一步削弱了澤連斯基的執政合法性;
若不簽署協議,特朗普政府更加不會放過澤連斯基。當前,特朗普政府需要實打實的成績,來給自己的“交易型外交”做背書。特朗普首先收割的,不是美國的“對手”,而是美國的朋友和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