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起源于中國
盛行于世界
云南
地處世界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地帶
茶葉種植和加工歷史有數千年
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
縣域茶產業的快速發展推進
已成為云茶產業的一大亮點和趨勢
楚雄州南華縣兔街鎮茶園
“兔樂之”
這個好聽的名字
在彝語里是兔街鎮的諧音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兔街鎮
地處哀牢山南坡
平均海拔2000多米
云霧伴山,土壤微酸
是一片被茶葉“眷顧”的土地
這里種茶歷史悠久
曾有“哀牢古國千年貢茶”的美譽
過去
這里是南華經阿雄關
進入景東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
全鎮茶葉資源分別占楚雄州和南華縣
茶葉資源總數的50%、93.3%
南華縣兔街鎮茶園
在春茶飄香時節,4月19日,“千年茶鄉·春日茶趣——2025南華兔樂之古茶文化推介活動”在昆明同德廣場隆重啟。作為楚雄州南華縣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活動集中展現了南華縣委、縣人民政府舉全縣之力打造"兔樂之"區域公共品牌的階段性成果,通過科技賦能、文化鑄魂、產業融合的創新實踐,為茶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2025南華兔樂之古茶文化推介活動
在昆明同德廣場舉行
高山云霧出好茶
云南的先人們從茶鮮葉采摘開始,精心制作,每一個步驟,都承載著茶農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南華兔街鎮地處哀牢山南坡,南與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接壤,種茶歷史悠久,有生態茶園 2.63萬畝,樹齡百年以上的古茶樹四千多棵。兔街鎮非常適宜于茶樹的生長,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茶樹生長季節終日云霧繚繞,所產之茶具有高山品質,“色、香、味、韻”均屬上乘。近年來,兔街鎮被省、州農業部門列為無公害茶葉和優質茶葉基地。
南華縣兔街鎮星空下的茶園
兔街鎮的古樹茶
兔街鎮半坡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阿發榮是土生土長的兔街人,在春茶采摘季,他忙碌而開心。“這幾年我們的種茶方式有了改進,遵循傳統的農耕種植方式,采用全人工除草、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種出來的茶生態、健康、綠色,很受歡迎。”
“我們在收購茶農的鮮葉時,會按照標準嚴格檢測,只有符合標準的才能進廠。”阿發榮說,全力保障好茶葉出產的品質。
南華縣兔街鎮半坡村黨總支書記、
村委會主任 阿發榮
打造“兔樂之”區域公共品牌
兔街茶雖好,以前卻藏在深山人不知。
“以前,我們都是白天采茶,夜間炒制,還賣不上價格。”在阿發榮的印象里,家里人和村民們祖祖輩輩都種茶,但種完卻很難把茶葉賣出去,“茶農分不清什么是古樹茶,就這么當‘大樹茶’混著賣出去,或者自己喝。”
兔街鎮半坡村的村民在采摘古樹茶
茶香如何出深山?僅用3年,南華縣通過整合資源、打造品牌,幫助兔街茶完成了從“藏在深閨”到“香飄萬里”的華麗轉身。
如果說,茶產業發展以茶文化為魂、以茶產業為基礎,那么茶科技就是內生動力。為進一步推進科技賦能,2022年,南華縣與云南農業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為進一步落實校地合作,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2023年4月,云南農業大學茶學院王白娟專家工作站在兔街鎮掛牌成立、科技小院等基層科研工作站也相繼建成。
南華縣兔街鎮與云南農業大學合作
三年間,云南農業大學茶學院先后組織13批、300余人次,深入兔街鎮開展科技服務工作,先后幫助編制涉茶產業專項規劃 4個,完成135份古茶樹種質資源的17項生化指標及8項土壤理化指標的測定,指導茶農套種滇黃精200余畝、重樓400余畝,養殖胡蜂1萬窩,建成立體生態示范茶園600畝。
“都說我們的茶葉好,但是好在哪?以前我們不知道,也說不清楚,有了云南農業大學茶學院專家團隊的檢測報告,我終于知道我們的茶優勢在于‘三高一低’(氨基酸、茶多酚、水浸出物多,咖啡堿含量低)了”。阿發榮說。
兔街鎮半坡村剛采摘來正在攤晾的春茶
種出“好茶”如何讓人知?品牌建設是關鍵。
為了打開銷路,南華縣牽手媒體、云南農業大學,以及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會、云南省普洱茶協會等,從2022年開始開展了古茶文化推介、古樹茶掛牌保護等活動,在2023年打造了“兔樂之”區域公共品牌。自2022年起,南華縣連續三年與云南廣播電視臺等媒體深度合作,通過舉辦古茶文化節、打造“兔樂之” 區域公共品牌,探索出一條“以茶興業、以文塑旅、以媒賦魂”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云南廣播電視臺主持人盧凌杰(左一)在兔街鎮的
茶園里采訪王白娟院長
今年已是南華舉辦的第四屆古茶文化節活動,有了“兔樂之”區域公共品牌這把“鑰匙”重新打開新市場,阿發榮對村子茶產業的發展愈加充滿信心。
“我們村這里以前沒有公路,我們賣茶葉都只能走路下去,賣了茶葉只能換點米回來。這幾年政府推廣得很好,收成也好,現在茶葉成了我們家的主要收入了。”兔街鎮半坡村三家村小組茶農段文秀說。
半坡村三家村小組茶農段文秀
兔街鎮半坡村三家村小組茶農們在茶園里
三年多來,“兔樂之”品牌為深山茶葉插上翅膀,走出哀牢山,產品覆蓋全國15個省份,線上銷售額年均增長45%;兔樂之古樹茶鮮葉價格三年翻了三倍,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200%。
南華縣還進一步打造茶產業與非遺的合力,南華縣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彝族服飾)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丁蘭英,帶領兩萬名繡娘制作彝繡茶盒,搭配哀牢深山的古樹茶,通過自然純度、文化深度和審美高度的結合,推出高端市場茶葉禮盒,讓茶價實現翻番。
南華縣千年彝繡與茶文化相結合
據兔街鎮黨委書記王加宏介紹:“截至2024年,兔街鎮全鎮茶葉總產量825噸,產值1.08億元,比2021年產值翻了13.61倍。我們還開發了茶莊園、民宿等茶旅融合新業態,將茶葉與彝繡結合開發新產品,提升‘兔樂之’茶文化的品牌效應和文化價值。”
南華縣兔街鎮兔樂之茶莊園
“三茶”統籌的兔街樣本
一片小小的茶葉,是千年文明文化的傳承,是幾百年手藝的相傳,如今已成為南華縣兔街鎮老百姓致富的“金葉子”。茶葉產業已成為兔街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為當地茶農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持續的動力。
兔街鎮半坡村剛采摘的春茶
三年來,“兔樂之”從哀牢山不為人知的野生茶,到走出去獲得市場認可的品牌茶,這一路走來,“兔樂之”區域公共品牌成長的背后是多方協作的力量,更是中國鄉村產業振興的例證。
兔街鎮持續打造“兔樂之”區域公共品牌
在“2025南華兔樂之古茶文化推介活動”現場,兔街鎮人民政府與云南茶葉投資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兔街鎮人民政府鎮長彭仕龍表示:“此次合作是兔樂之‘公共品牌+龍頭茶企’模式的實踐突破。我們將繼續探索更多銷售渠道,確保每片茶葉都能轉化為富民收益。”
兔街鎮政府與云南茶葉投資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和茶葉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南華縣手工制茶技藝縣級非遺傳承人、兔街鎮半坡茶廠負責人李正成由衷感謝各方對兔街茶產業發展的支持,他說:“我們茶廠通過實施滬滇扶貧協作項目,獲得了200多萬元資金進行廠房建設和設備更新。”李正成表示,自從2022年舉辦第一屆古茶文化節以來,他們的茶葉就越來越好賣。
采完春茶,半坡村三家村小組的茶農們歡快地
跳起彝族傳統舞蹈
一葉成“三茶”,古茶產業正成為南華縣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隨著“科研+文化+生態+公益”多維品牌矩陣的完善,這個哀牢山深處的古茶鄉,正在書寫中國式現代化鄉村產業振興的新樣本。
好山好水出好茶,一芽一葉吐芳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近年來,圍繞“三茶”統籌發展,云南堅持以綠色生態為導向,深挖民族茶文化,推動產業升級,搶抓電商機遇,培育新消費場景,走出一條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出品人:賴 勇
總編輯:孔維華
總編審:張 瑩
監 制:張智心、古 然、李光輝、尹 凡
編 審:武志敏、馬雁南
制片人:盧凌杰、陳 燕
技術監制:何 寰
策劃、編導:盧凌杰、盛雪梅
攝 像:盛夏雨、劉秉然
剪 輯、動畫制作:格影工作室
攝 影:劉秉然、盛雪梅
撰 稿:雷 霽、盛雪梅、楊嵐蘭、劉 月
編 輯:李冬梅、王 珂、王 卡、玉光尖
部分資料來源:人民網、新華網、云南日報
宣 推:趙小強、徐美玲
專家指導:戴 江
一 審:馬雁南、盛雪梅
二 審:武志敏
三 審:尹 凡、張智心、古 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