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熱議的小米SU7(參數丨圖片)事故已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了,這時候以此為契機談論一下背后的技術問題,既算不上洗地,也沒有黑小米的嫌疑了。
先把小米那拉胯的智駕系統放在一邊,這次慘劇暴露的兩大問題-電動車碰撞起火、撞車后經常無法解鎖-是整個電動車圈都逃不過的。
那么,這些問題到底怎么破?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
根據液態電解質鋰電池的化學體系和結構組成,車輛碰撞后起火還是不起火就像是開盲盒。
盲盒里有沒有薛定諤的貓,這只貓是死是活,在一定程度上是要擲篩子看天意的。
小米SU7事故發生后,騰勢總經理趙長江出來蹭熱點大談騰勢如何安全,結果被網友罵到刪帖。
創維汽車出來碰瓷,說自問世以來創維還未曾出現過起火,同樣引發了善良網友的一腔怒火。
一則,三位如花似玉的妙齡少女香消玉殞,實在不應該這樣被蘸人血饅頭的。
二則,不管是小米、騰勢、創維,還是特斯拉、小鵬與華為,在百公里時速下撞車后到底起火不起火,從概率上來說誰也逃不脫。
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小米SU7用的是寧德時代的電池還是比亞迪的電池,和其他友商相比,寧王和迪王電池的質量都是要高出一截的。
問題的焦點也不在小米SU7是采購電池整包還是采購電芯自己做電池包,關鍵在于液態電解質鋰電池本身的機制。
給大家講一下鋰電池起火的原因,聰明的小伙伴一下子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俗話說,干柴最怕碰上烈火,這是為何?
因為干柴是一個燃點比較低的易燃物質,烈火產生的熱量能將干柴的溫度加熱到燃點之上,燃燒起來后,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鋰離子電池也是這樣,正常情況下,無論是放電還是充電,鋰離子都會在液態電解質中穿梭,正極和負極之間有一道隔膜。
劇烈碰撞導致電芯擠壓變形,如果隔膜破了,正極和負極就接通了,這時候就會產生大量的電流,帶來巨大的熱量。
這個熱量碰上液態電解質這個易燃物質之后,自然就會起火。
正所謂天雷勾動了地火,就好像亞當和夏娃吃了那個蘋果,耶穌來了也不行,我說的。
人傻騙子多,隨著智能電動汽車涉及到的知識面越來越廣,門檻越來越高,似是而非的謠言的傳播也越來越難以控制了。
就拿小米SU7這次碰撞之后車門無法打開來說,一些人認為這是存在碰撞斷電機制的電動汽車的原罪。
這當然是一個誤解,電動車的碰撞斷電功能是指在碰撞發生時將高壓系統強制下電,通過主動斷電防止電池起火或者觸電風險。
但是,與解鎖車門和彈出門把手相關的12伏低壓系統沒有被主動下電。
不過,如果碰撞導致低壓系統線纜被撞斷或電瓶移位,低壓系統也會在事實上被斷電。
這時,依賴電控的門鎖和門把手自然會失效。
這種隱患的本質在于門鎖系統過于依賴電氣和智控,弱化了傳統的機械結構。
但是,時間一往無前,車企們在門鎖控制上已經玩出了花,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和最初只能機械鑰匙解閉鎖,后來加入了中控解閉鎖、RKE遙控解閉鎖、碰撞解鎖、加速自動落鎖、駐車自動解鎖不同。
現在根據智能電動汽車檔次的不同,還加入了PKE無鑰匙解閉鎖、藍牙/UWB/星閃數字車鑰匙解閉鎖、人臉識別解閉鎖、隔空手勢開門。
要在一個門鎖上實現這么多的功能,必然離不開電控。
按理說,碰撞解鎖是一種相當基礎的功能。
對于執行這項功能的車身控制模塊BCM的工程師來說,就是碰撞信號檢測、發出解鎖脈沖寥寥幾行代碼的事。
但在現實情況中,碰撞后車門能不能順利解鎖,也成了一種帶有玄學意味的隨機事件。
首先,就像姿勢不對需要起來重睡一樣,碰撞的姿勢不對,碰撞傳感器在碰撞后未必能發出碰撞信號。
其次,就算12V低壓系統還有電,BCM的供電線纜被撞壞了或者BCM本身被撞壞了,它也沒有了執行碰撞解鎖這個功能的能力。
最后,如果是門鎖電機執行裝置撞壞了,前面的鏈條再順,也是無法解鎖的。
生命無價、大愛無疆只是一句漂亮話,每一樣東西的背后都有價格,包括愛情。
在這次全網熱議的小米SU7碰撞起火事故里,有一個評論說,如果這位姑娘的男朋友多花幾萬塊錢,買個帶激光雷達、搭載高階智駕系統的SU7 Max,這個事故大概率就不會發生了。
這種評論太扎心了,會讓她男朋友遭受一輩子的心理折磨。
不過,它反映了一個基本的事實:一分錢一分貨,有錢真能買來安全。
雖然不至于完全消除碰撞起火和無法打開車門的事件,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這種缺陷發生的概率。
就拿電池碰撞起火來說,更多占比的高強度鋼和鋁合金、更大占比的熱成型鋼、更低失效率的電芯單體、防護強度更高的電池殼體、增強的防撞設計、多層電芯安全包覆、多重熱安全設計和結構安全設計,并提高電芯本身的彈性模量、拉伸強度、延展性和抗沖擊性,這些措施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電芯擠壓變形和熱失控的概率。
如果真的不差錢,現在市面上已經開始陸續推出搭載半固態電池的電動汽車,比如小鵬G9 1000 Ultra,半固態電池里液態電解質的比例大大降低。
從化學反應的角度來看,可燃物大幅度減少,當然會降低碰撞后因擠壓造成短路、因短路造成起火的概率。
至于提高碰撞后車門順利解鎖和打開的概率,除了強化車身結構安全,在電氣安全上,可以通過雙重供電冗余保障低壓系統供電。
可以在車身前后的位置各放置 一個12伏的低壓電源,實現低壓配電網絡的冗余設計、車身控制器的雙供電設計,這樣都會降低碰撞后因低壓系統斷電導致無法解鎖的概率。
當然,上面講到的所有措施的背后都是那冷冰冰的三個字:得加錢。要不要花錢買安全,就看個人怎么算了!
最后有必要談一談智駕系統。
各個車企理應對自家的中、高階智駕系統的能力邊界建立清晰的概念,當用戶要在夜晚、高速路場景下開啟中等算力純視覺智駕系統時,系統應該拒絕開啟。
而不是拿用戶的小命開玩笑,大大咧咧地接過方向盤,然后在搞不定了車禍前的兩秒鐘突然退出,讓用戶接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