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人神溝通的神秘語言
咒語,被視為具有神秘力量的語言,在道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咒語,道教的法術便失去了其核心。
咒語概說
咒語被視作一種神秘的語言,據信能夠與鬼神或自然力量產生感應或施加禁令。最初,咒語直接向自然力量下達命令,要求它們改變狀態或功能。隨著萬物有靈論和巫術的興起,咒語的使用逐漸集中在巫師身上,并在民間廣泛流傳。道教繼承并進一步發展了這種咒語概念,認為咒語是天神所賜,持有者能夠驅使鬼神。
咒語通常與運用人體真氣“禁制”鬼神或外物的氣禁術相結合,這種結合被稱為禁咒;有時它與符篆一同使用,被稱為符咒。道士在執行咒術時,常常借助某些中介物,例如咒水、咒棗等,這些經過咒術加持的水和棗同樣具有咒術的效力。念誦咒語時,要求發音準確無誤,通常還會結合掐訣、步罡和存想真神降靈的儀式;例如,在念誦召將咒時,通常需要邊念咒邊踏步罡,手掐訣,并在心中想象有神將應召而至,降臨壇場。
咒語語言和種類
咒語的文本內容通常分為幾類:一類是向天神或大神祈求的,主要包含陳述心愿和頌揚威德的詞匯;另一類是針對一般神靈的召喚和驅使,通常采用命令式的語句;還有一類是針對鬼蜮的詛咒和責罵,多用斥責和威嚇的言辭。在語言形式上,咒語多采用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的韻文結構,其中四言結構最為常見;也有部分咒語采用不規則的無韻文形式,或者夾雜梵文譯音,甚至完全由梵文譯音構成。咒語的結尾,通常以“急急如律令”作為結束語。
根據是否發出聲音,咒語可以分為心咒、微咒和密咒三大類別:心咒指的是在心中默念,不發出任何聲音;微咒則是指輕聲念誦,聲音僅自己能夠聽到;密咒涉及的是在口中念出,發音時或快速或音調異常,使得旁人即便聽到也無法理解其含義。此外,有些人將心咒誤認為是密咒,而將那些發音清晰可辨的咒語稱為聲咒。
咒語的應用
在道教的眾多儀式中,咒語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設立壇場時會念誦凈壇咒和鎮壇咒;在登壇之前,道士會念衛靈咒;繪制符箓時則有書符咒;步罡踏斗時伴隨著步罡咒;誦讀經文前要念開經玄蘊咒。召將咒的數量與道書中記載的天將神吏一樣繁多,用于驅鬼、鎮魔、捉妖等場合,每種場合都有其特定的咒語。此外,咒語也深入到道士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