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戰爭在中國人的記憶中是極為深刻的一次戰爭事件,在這次事件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朝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海軍事業支離破碎,差點消亡。
但殊不知,在甲午海戰之后,大清的海軍又重新經過了重建,這一次的他們又有怎樣的成果呢?他們又是從哪一方面進行重建的?
1、被推著發展的清朝海軍
清朝的海軍最出名的時間就是在近代化之后了,但是在此之前,大清海軍并不是沒有一點發展,只是處于一種不被重視的階段罷了。
因此,在大清剛剛成立的時候,我們雖然是雄霸一方的大國,但唯獨海軍事業發展緩慢,實力落后的不止一點點,這才有了康熙時期為收復臺灣地區攻打鄭成功后代鄭氏家族的事情。
誰能想到,在后人眼里正值盛世的大清竟然在海上輸給了前朝鄭成功的后代,這件事無論放在哪里也是不可思議的存在。
所以,在好不容易收復臺灣地區之后,康熙就以臺灣鄭氏投降留下的海軍軍備為基礎,逐漸發展出一支初具規模的海軍軍隊,也是后期建立強大水師的基礎。
但盡管如此,清朝海軍的發展速度也隨著閉關鎖國政策的實行而逐漸落后,直到外國列強在經過工業革命之后踹開了清朝的大門,海軍事業才又一次看到了發展的希望。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也明白了,清朝時期我國海軍的發展基本都是被推著向前進行的,也這也就導致了我們進入了“學學不到精髓,發展又發展不起來”的窘境。
2、甲午海戰
話是這么說,但是經過了康乾盛世的洗禮,清朝海軍還是具備一定的軍事實力的,并且在全世界的海軍排行中也能占據不錯的位置。
只不過,一味的吃老本顯然是靠不住的,尤其是軍事這種需要與時俱進,發展先進武器的事業。
1840年以后,中國近代化的大門被迫打開,而清朝海軍面臨的第一場戰斗就是鴉片戰爭。但由于長時間的軍備荒廢以及武器的落后,這場戰爭的結果可想而知。
事教人一次就會。吃過這一次虧之后,清朝內部就出現了以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為代表的洋務派,他們提倡“師夷長技以制夷”,簡單來說就是學習西方的技術來對付他們從而維持清政府的統治。
于是,在19世紀70到80年代,一場轟轟烈烈的海軍改革興起,并且確實獲得了一定的成就。
經過這次改進,清朝海軍經過了巨大的改進,不僅誕生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海軍的裝備武器也有了顯著的提高,為甲午海戰埋下伏筆。
憑借著這樣的海軍戰隊,洋務派的人曾經抱著驕傲的心理,就算在甲午海戰之前,中法之間的海軍戰斗已經讓福建海軍全軍覆沒,但還是沒能消除他們對北洋水師的強大認可。
自信過了頭就是自負。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由于日本是蓄謀已久的原因,北洋水師在戰斗中并不占上風,再加上日本剛剛經歷過資本主義改革,正是士氣正盛的時候。
而清朝,則是處于表面輝煌、內里腐敗的階段,這樣的兩軍交戰之后,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似乎是意料之中。
當然,除了硬件上的差距之外,在這場戰斗中指揮者的指揮能力也占到了很大的比例。當時北洋水師的主要負責人是李鴻章,雖然他有一定的先進思想,但歸根結底還是想保證自己的利益,所以就對北洋水師下達了錯誤的指令。
在“避戰保船”的指令下,北洋水師一再被攻擊,竟然漸漸的將重要的黃海地區控制權拱手相讓,這才導致了之后亡羊補牢,為時已晚的局面。
3、戰后歸來
兩軍交戰,最怕的就是一味的退縮,從而讓敵軍有機可乘、乘勝追擊。可惜當時的李鴻章根本沒有想到這層意義,只顧著自己的前途,實在令人唏噓。
于是,在經過了大半年的交戰之后,北洋水師還是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全軍覆滅,甲午海戰也以此為結局。
不過,事情進行的到這里并沒有結束,雖然北洋水師不在了,但這并不代表清朝海軍也就不存在了,更何況我們當時已經被打開了近代化的大門,就是想荒廢海軍事業的發展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甲午戰后,清朝的海軍還是經過了短暫的輝煌的,其中最主要的負責人就是郡王銜貝勒載洵和提督薩鎮冰。
當然,和當初發展海軍事業的原因如出一轍,清政府還是迫于外部勢力的威脅被動的重新發展清朝海軍。
但沒想到,這次短暫的發展竟然還不錯,甚至還在與西方國家的對峙中小勝一把,令人驚喜。而他們主要發展的方向就是在海軍軍備以及海軍人才兩個方面。
首先就是在軍備方面,與李鴻章的學習西方技術不一樣,這一次他們直接從西方購入了不少的武器裝備,軍備實力不容小覷。
除此以外,載洵和薩鎮冰還對國外的許多國家進行了實地考察,頗有大干一場的姿態。在這樣的基礎上,清政府從各國購置了許多的巡洋艦、驅逐艦以及炮械,甚至還學習了一些建造技藝,也算是不虛此行。
擁有了這些裝備之后,新一代的清朝海軍正式建成,并在外國前來挑釁的時候重拳出擊,極大程度的保衛了國家領土安全。
就比如說在1908年時,澳門附近的葡萄牙船艦擅自進入到我國廣東沿海地區,對當地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清政府就在這個前提下,果斷出動了海軍戰艦進行威懾,成功喝退了葡萄牙船艦,這成為清朝海軍重建以來的一大事跡。
當然,除了葡萄牙以外,還有意大利、古巴等國都遇到過這支新創建的海軍部隊,并且也確實被這支軍隊所嚇退。
除此以外,在人才方面,他們還是秉承著一如既往的做法,創立了許多海軍學堂、海軍大學等,并進行大量的征兵,清朝海軍的事業一下子散發出輝煌。
雖然如此,但他們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尤其是在清政府內部越來越腐敗的情況下,支撐他們的發展海軍的財政支出已經入不敷出。
如果強行投入資金,最后也只會將壓力落在人民的身上,這也就是為什么他們會在清朝滅亡的前兩年出現了中興之兆,但又立刻陷入衰落。
但話又說回來,我們也不能否認甲午海戰之后清政府對于海軍事業的發展,而他們的失敗就只能充當一次教訓,警示我們保衛國家就一定要重視軍事發展。
參考資料:
[1]袁瑛.清朝海軍興衰初探[J].四川三峽學院學報,1998,(04):34-36.
[2]戴彥清,唐宏.甲午海戰后的清朝海軍[J].海洋世界,1996,(06):29-30.
中日甲午戰爭——百度百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