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鯊導讀:押注中年成功男士難“解渴”
作者 | 王碩
編輯 | 盧旭成
前不久,燕之屋高調官宣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成為其最新產品——“全球首款男人燕窩”總裁碗燕的品牌代言人,引發了廣泛關注。
據悉,這款產品專為高端成功男士設計,由商業大佬王石代言,總裁款每盒6碗,每碗重158克,售價3168元,單碗售價高達528元。產品主打滋養男士健康,強調解決成功男士常見的熬夜、高壓工作、過度焦慮、抽煙、應酬頻繁等問題。
從收割“中年貴婦”轉變為收割“成功男士”,燕之屋想要突破燕窩消費的固有貴婦圈層,讓更多男性用戶嘗試燕窩。這或許是來源于財報帶來的沉重壓力。根據燕之屋公布的2024年財報:全年營收同比增長4.37%至20.5億元,但凈利潤卻同比驟降24.18%至1.6億元,凈利潤率首次跌破10%。這還是人們眼中的“暴利”的燕窩生意嗎?
“割不動貴婦”
如今,消費者捂緊“錢袋子”開始變得理性,一些可有可無而且要價不菲的產品首先被移除出了“購物車”。有媒體披露,原本備受追捧的片仔癀錠劑,其價格在短短一年內下跌了近百元,顯示出其在回收市場的表現不佳。甚至,飛天茅臺零售價也出現了連續下滑,為了穩定股價,貴州茅臺推出了60億元的回購計劃……
高端滋補保健品,作為非可選消費的重要品類之一,表現也比較慘淡。比如,保健品市場的“老大”——湯臣倍健2024年營收68.38億元,同比下滑27.3%;凈利潤為6.53億元,同比大跌62.62%。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定位“高端”的燕窩銷售狀況不佳。
事實上,過去幾年,燕窩幾乎已經成為普通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據《2019年中國燕窩行業白皮書》顯示,燕窩的目標消費群體中25-34歲之間的年輕人占比達52%,如果按消費量進行計算,2022年內地消費者吃掉了全球70%的燕窩產品。小紅書上以“燕窩”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可以看到各種高級功效說明和種草筆記。
但在更多人關注“燕窩”的同時,互聯網也逐漸抹平了原本屬于“貴族消費”的“燕窩”品類認知。有不少測試機構和專業實驗室認為,燕窩主要由膠原蛋白和氨基酸等成分組成,雖然蛋白含量較高,但遠算不上優質蛋白,如果需要補充倒不如直接吃顆雞蛋。況且燕窩中的唾液酸,人體肝臟內也能自然合成,并不需要通過飲食才能攝入。
燕之屋董事長李有泉此前也曾公開承認,“旗下明星單品碗燕中的燕窩含量只有3%,剩下的97%主要成分是糖水和增稠劑”。就是這樣一碗看起來只是糖水混合物的產品,單價卻動輒近500元,可謂是一門“暴利”的生意。
當經濟狀況尚好時,一些中產貴婦可能還會為這樣暴利的“智商稅”產品買單;但當經濟狀況不佳時,很多人可能不愿意交這樣的“智商稅”。
藍鯊消費在走訪市場時發現,不少燕窩柜臺的銷售都表示“(生意)不好做”,也有經銷商直言“整個市場都在下滑”。一位在某燕窩門店咨詢的于女士表示,“以前確實會有些燕窩禮盒的采購需求,但從去年就換了,現在會更傾向買一些性價比高的(禮品)”。
主打“年輕群體”OR“成功男士”?
在宏觀經濟承壓與消費降級的大背景下,以燕之屋為代表的頭部品牌,因傳統核心客群——中產貴婦的消費收縮而陷入增長困境。
為應對市場變化,燕之屋啟動戰略轉型,一方面推出“燕窩+”產品矩陣,單杯價格下探至50元以下,意圖通過高頻次、低客單價的日常消費場景覆蓋下沉市場;另一方面,斥資簽約王一博等流量明星,試圖以年輕化形象吸引Z世代消費者。然而,這一轉型的代價高昂且效果存疑,不僅容易稀釋燕之屋的品牌溢價,還會陷入“以價換量反噬利潤”的惡性循環。
數據顯示,燕之屋旗下燕窩+系列產品收入,已經從2023年1.420億元增加63.31%至2024年的2.319億元,多賣了8989萬元,但對于總體營收的貢獻才剛剛突破10%。
轉向“成功男士”,是燕之屋的另一個嘗試。3月17日,燕之屋總經理李有泉在投資者閉門會議上解釋了簽約王石的邏輯:“針對純燕窩產品,我們提出了高端定位、匠心質量的核心策略,保持并夯實燕窩領導者品牌地位……在燕窩+產品方面融合了藥食同源的食材,推出了幾款功效價值突出、人群細分的(產品),一個是男士專屬碗燕總裁款,今天正好是我們官宣王石為這款總裁碗燕的代言人。”
然而,這款試圖打破大眾對燕窩是女性滋補品認知的產品,并沒有引發市場熱捧。淘寶燕之屋官方旗艦店碗燕總裁款歷史成交僅56單,京東、抖音等平臺更是接近零成交。總體來看,王石引發的關注,讓中年成功男士買了個“寂寞”。
不能撕掉的“高端”標簽
眾所周知,從明成祖時期燕窩進入中國以來,燕窩的定位一直是一種高檔保健食品。這種高檔,高就高在只有少數人能吃,甚至是少數人某些時候能吃。比如《紅樓夢》中的鳳姐小產后,身體虛弱,早飯“只吃燕窩粥,兩碟子精致小菜”。
燕之屋的興起,也抓住了中產貴婦的“身份象征”心理。2008年,燕之屋創始人把之前賺到的利潤都用來請劉嘉玲。“吃燕窩,我只選燕之屋碗燕。”就這一句廣告詞,加上劉嘉玲的明星背書,讓燕之屋成為貴婦圈的偏愛之一。依靠中產貴婦的支持,燕之屋也成功在港交所敲鐘,拿下“燕窩第一股”。
但燕之屋樹立的高端品牌形象,似乎也難以逃離明星代言的路徑依賴。從簽約劉嘉玲、林志玲,到采用雙品牌代言人的品牌戰略,再到2023年簽約趙麗穎、金晨,2024年又與鞏俐、王一博合作,頻繁簽約當紅明星,成為燕之屋不可承受之重。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燕之屋的銷售及經銷開支分別為3.99億、5.04億和5.63億,2024年更是達到6.71億,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2.7%。
這樣龐大的巨額支出一方面用于明星代言——2024年,簽約鞏俐、王一博雙頂流代言人,但值得關注的是,高昂的代言費用未能轉化為實際銷量增長,反而侵蝕利潤(2024年凈利潤同比下滑22%)。
另一方面,這筆錢則用于線上流量購買及促銷活動支出。據2024年財報,2024年燕之屋線上銷售毛利率為45.33%,較2023年的46.2%下降0.87個百分點。同時,2024年燕之屋線上總訂單用戶達138.9萬次,同比增長36.2%,遠超線上銷售收入的同比增長率,表明線上銷售收入的增長主要源于低價促銷策略。
從這個層面來看,似乎燕之屋在戰略方面舉棋不定:是通過明星、霸道總裁代言塑造“高端”形象,還是通過更低的價格迎合更多消費者的需求?
但無論如何,兩者均造成燕之屋高昂的營銷及經銷開支,這也成為燕之屋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
未來之路
如今,隨著食飲健康化趨勢的發展,決明子、枸杞等中式養生食材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包裝飲料配方中,甘藍、姜黃等超級食物成為奶茶、果蔬汁界的頂流,燕窩、花膠等龍頭公司如何能夠繼續引領潮流?
“在國人心中,燕窩屬于珍稀的高價值產品,一些醫學典籍也論證了燕窩的藥用價值。”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傳承已久的歷史觀念加上本就稀缺的原材料來源,最終給了燕窩在高價市場里的存活空間。
時移世易,如今消費者對于功效和安全的關注度日益提升,傾向于購買更加高性價比的滋補保健品,加上燕窩的作用一直被人質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燕窩趨向“高端”的調性。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可以用“科研的力量打敗質疑”,推翻一些實驗室關于“燕窩營養價值不如雞蛋”的論斷。比如,小仙燉與山東大學聯合發表的最新科研論文《燕窩通過影響腸道菌群變化發揮免疫調節作用》被國際權威SCI期刊《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正式收錄,該論文通過構建免疫抑制模型,科學驗證了燕窩在增強免疫力方面的顯著效果。
另一方面,也需要針對不同人群,推出不同類型的產品。除了傳統的高端禮品市場外,開發更多日常消費場景。比如,結合職場、健身等細分場景推出便捷產品,或者通過添加益生菌等方式開放功能性產品,將“藥食同源”概念具象化。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營養健康食品行業規模于2022 年已然達到5885億元,預計至2027年將會超過8000億元。與此同時,在2024年,藥食同源禮盒裝產品的銷售額與銷量同比增長分別實現了6.0%和27.7%,其增長幅度遠遠高于整體市場的增速水平。
而草本植物類藥食同源成分中,燕窩、枸杞、阿膠、人參、蜂蜜、靈芝、冬蟲夏草、花膠、西洋參、石斛、茯苓、山藥、黃芪等傳統中藥材,因其具有較好的保健功能而被廣泛用于藥食同源產品中。
如今,燕窩行業正經歷從“身份象征”到“生活解決方案”的轉型陣痛。高端市場遇冷反映消費者對高價保健品的理性回歸,而新興品牌也正通過性價比與創新場景搶占市場,倒逼傳統企業調整策略。未來,能否平衡品牌溢價與真實價值,將成為行業分化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