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參是劉邦平定天下時戰功最為顯赫的人物。
據《史記》記載,他先后攻下兩國,攻克122座城池,俘獲兩位諸侯王、三位丞相、六位將軍,大莫敖、郡守、司馬、侯、御史各一人。
然而,這些赫赫戰功,僅僅是曹參軍事才能的體現。
在天下平定后,劉邦任命曹參為齊國相國。
在齊國丞相這個位置上,曹參將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
蕭何去世后,曹參接任大漢丞相之位,成為大漢王朝的第二任丞相。
在任期間,他嚴格遵循劉邦和蕭何制定的法律法規,堅定不移地執行蕭何制定的方針政策。
曹參特別重視官員的素質,提拔那些忠厚質樸之人,而對那些華而不實、沽名釣譽之徒則不予重用。
雖然他在生活中常常飲酒作樂,但這并未掩蓋他在政治上的光芒。
曹參清楚地認識到,蕭何制定的法律法規對政權的鞏固和發展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在接替蕭何的工作后,他始終如一地遵守蕭何的法令政策,展現出卓越的治國才能和清醒的政治頭腦。
可以說,這體現了曹參的人生大智慧。
曹參為什么這么牛?史書其實告訴了我們答案。
曹參的戰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韓信的智謀和才干,而他的治國方略,則更多地借鑒了蕭何的經驗。
這種善于借力的智慧,正是曹參的過人之處。
曹參謀略不如韓信,頭腦縝密不如蕭何,但曹參卻能在追隨韓信平定魏國、代國、趙國、齊國的過程中,以及學習蕭何治理天下的過程中,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那么,曹參為何能取得如此成就呢?這正體現了曹參的人生智慧。
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3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