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冰冰
編輯 | 阿至
36氪獲悉,杭州新川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川新材料」)近日宣布獲得5000萬元B+輪融資,由浙創投領投,科發資本跟投。本輪資金將主要用于新型電子元器件和光伏用核心材料的開發與量產,以及新一期產能投建。
「新川新材料」成立于2017年8月,總部位于杭州市蕭山區,致力于成為全球性電子信息和綠色能源的基礎材料公司,其自主研發的M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內電極用鎳粉,解決了高端MLCC內電極材料的國產化難題。其“MLCC內電極用200nm及以下高端成品鎳粉”被列為2024年浙江省工業新產品,并獲得“國內首批次”認定。
目前,「新川新材料」已實現MLCC用鎳粉、AI用超細軟磁粉量產,并持續推進光伏銅粉、制氫賤金屬催化劑等高端粉體材料的規模化應用,覆蓋了電子信息、綠色能源、汽車電子、通信等應用領域。2025年,「新川新材料」被列入浙江省重點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
填補成品鎳粉空白,低成本穩定量產獲市場認可
MLCC是目前需求最大的電子元器件,是集成電路中不可或缺的基礎元件,保障了電子設備穩定運行,廣泛應用于在智能手機、5G基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鎳粉憑借高球形度、高分散性、高導電率、抗氧化性以及耐熱性強等特性,成為MLCC內電極的核心材料。
當前日本和韓國占據了MLCC市場70%以上的份額,與之相應的日企主導著鎳粉供應市場。國內鎳粉供應商以博遷新材為龍頭,西南證券2022年相關報告顯示,博遷新材主要的產品包括80nm半成品分級鎳粉、300nm半成品分級鎳粉、300nm成品分級鎳粉等。在一段時間內,國產200nm以下,尤其80nm-120nm規格分級成品鎳粉存在空白。
在市場需求驅動下,「新川新材料」從2018年下半年將研發重點從3D打印粉轉向鎳粉,并在2020年4月正式上線第一臺量產超細粉末的設備,再到2022年150nm成品鎳粉產品通過客戶認證并開始批量生產,其中經歷了艱難的技術攻關階段。
談及其中的技術難點,「新川新材料」創始人謝上川表示,第一個難點是如何保證高效率穩定生產:“如果不能批量生產,客戶根本不會試用,后續研發、市場推廣都無法開展。”
「新川新材料」實現量產的關鍵是自研升級蒸發冷凝法制粉工藝。通俗說來,蒸發冷凝法就是把金屬加熱到沸點蒸發,再冷卻成粉末,其實本質就兩個過程——加熱和冷卻。如何把這兩個過程自動化,并且實現穩定控制,是工藝的核心難點。
謝上川介紹:“我們開發了一套全新的蒸發冷凝的工藝控制系統,包括溫度場控制、熱平衡控制,急冷工藝控制。特別是開發了可控的急冷工藝,實現了超高速度的冷卻,從而使粉末能快速生成,提升整個生產效率和良品率,實現穩定量產。”
新川新材料生產車間
第二個難點則是生產出超細粉末后的分級處理。在鎳粉生產過程中,“分級”是一個關鍵的后續深加工環節,直接決定了鎳粉產品能不能被市場接受。分級的核心在于將原粉按粒徑大小進行精細分離,去除大顆粒,從而得到不同規格的成品粉產品。
“特別是在電子行業,價格敏感度很高,需要在控制成本的情況下進行精細的分篩分級。”謝上川進一步闡釋,“分級200nm以下鎳粉的核心難點是如何高效率地剔除大顆粒,同時要兼顧成本。”
新川新材料鎳粉高倍率TEM照片
據介紹,通過技術攻關,「新川新材料」實現了150nm、200nm鎳粉分級,并在2025年開發了全新的納米級鎳粉冷卻工藝和分級工藝,再一次提高生產率和良品率,「新川新材料」開發的切割粒徑在400nm及以下的80-120nm成品分級鎳粉,并可鍍上一定厚度的陶瓷膜,以提高納米級鎳粉的粉末的分散性,延遲其燒結溫度,可以匹配0.8μm及以下瓷膜厚度的MLCC,和市場同規格鎳粉相比,可降低客戶30%以上的采購成本。
MLCC以及各類電子元器件市場大部分在日韓,作為其基礎核心材料的生產商、供應商,出海是「新川新材料」的必然選擇。但要進軍日韓市場,對企業品質管理能力、研發能力、服務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驗。
2022年,日本稻畑產業株式會社完成對「新川新材料」的戰略投資,為其提供拓展日本市場的關鍵支持。謝上川介紹,2024年,「新川新材料」正式列入日本主流元器件廠商的供應鏈體系。截至目前,「新川新材料」已獲得日本、韓國、國內多家客戶批量采購訂單,整體銷量持續增長,從2024年開始實現正向現金流。
從AI到光伏,研發多領域超細粉材料
除鎳粉核心產品之外,面對AI與新能源等爆發市場,「新川新材料」也在持續拓展多類型高端粉體材料。
在AI服務器電源模塊、車載高線束毫米波雷達等高端應用場景中,電感需滿足高頻瞬時響應與低磁損的雙重需求。超細軟磁粉因其高磁導率、低損耗特性及優異的溫度穩定性,成為實現這一性能要求的必需材料,廣泛應用于高頻電感元件中。
據介紹,「新川新材料」2021年開始研發超細軟磁粉,目前已實現工業化生產,專用于AI服務器電感,應用于頭部芯片廠商的AI服務器上,銷售規模在百噸級別。
在成本為王的光伏行業中,謝上川相信,制約整個光伏片每瓦成本的不僅僅是設備,電池片的漿料耗用也是成本關鍵之一。目前電池片漿料主要使用銀漿,但在整個光伏行業當前狀況和銀價疊加等因素下,銀包銅以及純銅粉的替代可以明顯降低成本。
“銅取代銀的時機已經到了。光伏所用的銅粉對潔凈度、球形度、粒徑分布穩定性都有著極高的要求,我們蒸發冷凝法生產的銅粉正好適配,再加上我們本身擁有的分級優勢,可以做到比較完美地契合光伏銅粉的要求。”因此,2024年后,光伏純銅粉、銀包銅所用銅粉,成為「新川新材料」重點推進的新產品。
“但最終光伏行業對銅粉的使用程度取決于下游,比如光伏電站和光伏組件廠商對銅粉的研發進度。”謝上川預計,未來兩到三年,光伏銅粉市場將迎來放量。
新川新材料光伏銅粉SEM照片
產業布局上,謝上川坦言,作為一家創業型公司,首先需要考慮的是營商環境、創業環境、政府服務。因此,「新川新材料」將杭州蕭山作為總部基地,集研發中心、銷售中心,生產中心于一體。同時,出于客戶供應安全、生產規模擴大等因素考量,「新川新材料」同步在麗水蓮都布局生產基地。2025年,「新川新材料」計劃實現1500噸超細金屬粉末產能,預計2026年產能將提升至2000-2500噸,并根據市場的情況,擇機布局第三基地的投建。
產品規劃上,「新川新材料」基于行業發展方向,在MLCC鎳粉、AI超細軟磁粉、光伏銅粉之外,還將研發制氫用的賤金屬催化劑,充分發揮基礎材料的作用,協同產業鏈的發展,力爭成為全球性電子信息和綠色能源的基礎材料公司。
36氪未來產業
「36氪未來產業」持續關注城市發展、產業轉型和創新創業項目落地。尋求報道可郵箱聯系wangfengzhi@36kr.com或掃碼聯系作者。
此外,今年36氪正式推出《36氪企業投資指南內參》,依托在經濟圈產業群、區域重點推進規劃與招商領域的深厚積累,36氪通過提供深入詳細、更為及時、獨家專有的全面信息服務,為政府部門提供高效、精準的產業項目內參;助力項目方匹配產業資金、鏈接關鍵人脈、快速融入新的產業生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36氪未來產業”,作者:張冰冰,阿至,36氪經授權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