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公園跑步,常看到有人抱著超大保溫杯,跑幾步就停下來咕嘟咕嘟灌半瓶水,甚至有人帶著冰鎮飲料,運動完仰頭猛喝。大家都知道運動要補水,可您知道嗎?運動時喝水太 “猛” 太 “急”,反而可能給身體添亂。
運動時人的肌肉在使勁兒,心跳加快,血液更多流向四肢幫忙干活,腸胃的供血就比平時少了。這時候要是咕咚咕咚灌下一大杯涼水,胃就像突然被澆了盆冷水,容易 “罷工”—— 輕則覺得肚子脹、隱隱犯惡心,重則可能胃疼、拉肚子。就像汽車發動機高速運轉時突然澆冷水,容易出問題,咱們的腸胃在運動時也需要 “溫柔對待”,喝得太急太猛,它可受不了。
另外,運動時出汗多,身體不光流失水分,還帶走了不少 “鹽分”(比如鈉、鉀這些)。這時候如果只喝純凈水,就像往菜湯里只加水不補鹽,體內的 “電解質平衡” 被打亂了。您可能會覺得沒力氣、腿發軟,甚至抽筋。就像農田里澆水只澆清水,不補充土壤里的養分,莊稼長不好,咱們的身體也需要 “水分” 和 “鹽分” 一起補,才不會 “鬧情緒”。
那運動時到底該怎么喝水呢?記住 “少量多次” 四個字就行。出發前半小時,可以先喝100-200毫升溫水,讓身體 “準備好”;運動過程中,每隔15-20分鐘喝一小口,別超過 200毫升,就像給汽車發動機 “慢慢加油”,別一下子灌太滿。水溫別太冰也別太燙,溫涼的最合適,喝的時候別仰頭牛飲,含在嘴里潤潤喉嚨,慢慢咽下去,給腸胃一點適應的時間。如果是劇烈運動超過 1 小時,比如長跑、打球,可以在水里加一點點鹽(淡淡的咸味就行),或者喝瓶淡鹽水飲料,補上流失的 “鹽分”。
當然,不同的運動也要區別對待。像散步、瑜伽這種溫和的運動,感覺渴了再喝也來得及;但要是跑步、打球、爬山這些 “出汗大戶”,就得主動每隔一會兒喝兩口,別等渴得嗓子冒煙了才喝 —— 因為等您覺得渴的時候,身體已經缺不少水了。還有個小細節:運動后別馬上喝冰鎮飲料,剛出完汗就喝冰的,就像突然把熱鍋里的菜放進冰箱,腸胃容易 “受刺激”,歇5-10分鐘,等呼吸平穩了,再喝溫乎的水更舒服。
其實運動喝水的關鍵就在于 “順應身體的節奏”:不貪多、不貪急、不貪涼,根據運動強度和出汗量,慢慢補、分開補。學會這幾點,既能讓身體保持活力,又不會給腸胃和血管添負擔。下次運動時,試試把 “牛飲” 改成 “小口抿”,您會發現身體舒服多了 —— 喝水這件小事里,藏著保護自己的大學問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