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吃的太飽了!”3月30日,北京,一藝術家用500克黃金做出了1000粒的黃金大米,混在5噸真的大米里面,然后打造一個“淘金”游戲,誰找到黃金大米就歸誰,不料消息一出,很多人質疑他在嘩眾取寵,而藝術家去反駁:會把大米做成藝術品!網友:這是可恥的游戲行為,糧食不是拿來玩的!
當看到楊燁炘所設計的《淘金米》游戲時,所有人都埋頭在大米中尋找僅存的那點金子時,一時間覺得有些諷刺,在糧食和錢財之間,所有人都埋頭尋金,卻忘了自己腳下的是無數國人賴以生存的糧食。
楊燁炘是一名著名的藝術家、企業家,還是上海天與空的創始人,他祖籍為浙江,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楊燁炘將裝置藝術和行為藝術引入到廣告領域,用這種方式打破了傳統廣告的限制,創新了廣告的形式。
除了在藝術領域上的成就,楊燁炘還是一位慈善家,2014年4月,由他發起的“今天不說話”運動,是為了給自閉癥孩子募捐,其中李連杰、馬云、撒貝寧等諸多明星都參與其中,這場運動的影響也非常大。
但是到了2025年3月份,楊燁炘發起了一場《淘金米》活動,再次將它推上熱搜,楊燁炘將500克黃金打造出1000粒的黃金大米,平均每粒大米價值300元,并將這些黃金大米丟進五噸真大米中,供參賽者者尋找。
活動規則是每人有15分鐘的時間尋找,無需報名費,找到之后的金子可以帶走,活動一經發出,就得到了不少人的注意,畢竟現在金價那么貴,這種“天上掉餡餅的活動”誰不想參加?
但是很快,這項活動也受到了質疑,楊燁炘將五噸真大米中混入金米,那這五噸真大米還能供人食用嗎?
我國雖然作為農業大國,但是在糧食方面的缺口也很大,楊燁炘這種利用人們貪欲隨意浪費糧食的行為,究竟是何居心?
隨著輿論的發酵,4月16日,九派新聞就此事采訪了楊燁炘本人,但是據他所述,這項活動的本意是為了喚醒群眾在物質欲望面前,不要忘記浪費糧食的思想。
并且他還表示,這些大米會在活動結束之后淘洗干凈,并以藝術品的方式處理它們,或者丟到野外喂麻雀,不會浪費這些大米。
但是很顯然,楊燁炘的說法并不能讓網友們買賬,尤其是一些農民的孩子,他們更是不能共情楊燁炘的做法,他們心疼父輩,盡管楊燁炘是想塑造一個“滿地都是六便士,你卻抬頭看見了月光”的氛圍,但是卻很難讓人接受。
那些參賽者腳下踩的大米是農民們一年的收入,他們佝僂著找金子的背,是農民們撿糧食的背,糧賤農苦,有些人生在這片土地上,在這片土地勞作了一輩子,死也還在這片土地上。
天旱就澆水,內澇就排水,他們牽掛著土地,就連掉在地上的一粒米都要撿起來,而衣食無憂的藝術家,將大米無情的踩在腳下,那踩的是大米嗎?是農民的心血。
不知道楊燁炘的的目的有沒有達到,反正這場活動真正牽動的是無數農民者的心,他們心疼那五噸大米,也心疼當初吃不飽肚子的自己,五噸大米,能養活多少人呢!
信息來源:九派新聞
5噸大米中淘500克金米的展覽被質疑浪費糧食,藝術家:理解,會把大米制成藝術品 瀟湘晨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