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月談微信訂閱量突破一千萬之際,我們收到了數萬字的讀者留言。每一段話語,都帶著歲月的溫度,都是一段真實的陪伴,一份無聲的信任。
為了回應這份沉甸甸的情誼,我們精心準備了一些禮物感謝大家。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當這些禮物跨越千山萬水抵達讀者手中時,回饋給我們的,是比禮物更珍貴的感動。
編輯部摘取了部分讀者的留言,想與大家一同分享這份感動。
追夢路上的“考公搭子”
從青澀學子到職場骨干,從迷茫備考到堅定前行,千萬讀者在半月談的文字中汲取養分、錨定方向。這些留言里,藏著無數人與時代共同成長的印記。
@羊一:半月談儼然是我的考公搭子,視頻號看申論直播課,公眾號看日常新聞。
@Sir-Anthony:備考的每一天里,每天的時政小測驗打卡讓我從政策小白變成時政達人,??夹袦y總能在評論板塊找到犀利的解題視角。
@蒹葭蒼蒼:貴刊中國智造的專題被我復印給全班組學習,那些鮮活的案例讓我們觸摸到產業變革的溫度。
@李婷:記得我2007年上班時,參與了一期半月談投稿,當時我鎮一些介紹被刊登在封底里面。工作關系,能每個月收到免費的《半月談》,看著《半月談》越來越接地氣,越來越貼近實際,可以讓我不出門就能了解各個地方發生的事情,現在的《半月談》不再是20多年前的事跡匯總介紹,而是有故事,有調查,有分析,有一村一人的人民情懷,也有世界格局、形勢政策的廣闊視野,真正成為了每一位公務員的參考書。謝謝!
@李璧琴:半月談讓我們看到華夏大地的民生圖景,點醒我們對家國大事的關切。
@我有:真的太感謝半月談啦!這幾個月備考像在迷霧里爬山,你們的資料簡直是我的救命稻草!不管結果咋樣,半月談教我的分析問題方法已經刻進骨子里了。
@大知閑閑:從懵懂無知的學生時代到從容自洽的職場人,很幸運一路有您指引、開導、鼓勁。
@離人怎挽:作為一名剛上岸的考公人,您的每一期期刊我都視若珍寶,反復咀嚼,沒讓我走一點彎路。
讀者@離人怎挽 曬出TA的《半月談》
基層治理的智慧錦囊
在鄉村振興的阡陌間,在社區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半月談》始終是基層工作者破解難題的“工具箱”。這些留言里,藏著政策落地的密碼與實踐者的心聲。
@日益努力,而后風生水起:知道半月談還是參加工作之后,負責村集體經濟板塊,半月談的時事講解常有中央政策解讀,其中我經常看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現代化等方面的內容,在上面可以學到先進的基層創新案例與社會治理經驗,其權威性、貼近性與創新性持續服務基層治理與公眾學習需求,是連接政策與群眾的重要橋梁。
讀者@陳先生 曬出他與《半月談》的合照
@鄒永忠:作為一個最基層的村干部,關注半月談好多年了,談談是最敢給基層說實話的。
@湯擁軍:作為一名鄉鎮基層工作者,與《半月談》相伴為舞的日子數不勝數,感謝半月談的每一篇文章,讓廣大讀者在工作中得到了益處與啟迪!衷心祝愿我們的《半月談》繼承傳統,勇于創新,團結奮斗,在新時代創造新的輝煌!
@木子敬:能把我們的意見反饋給相關部門就很好啦!希望半月談越做越好。
@趙海斌:關于鄉村振興的田野調查、基層形式主義的評論,成了我理解中國基層現實的重要參考。
@曹睿:反映基層實際問題的文章很有深度,希望能被高層領導看到并轉化為政策。
@翟榮先:記得有一次參加關于社區治理的調研項目,我從《半月談》上獲取了許多基層治理創新的案例,借鑒其中的思路和方法,我們的調研成果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它不僅助力我在學業上取得進步,更讓我對社會現實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Joken_rated:作為鄉鎮干部,你們“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報道就是我們工作的指南針。特別感謝“基層治理”欄目,那些真實案例比任何理論課都生動解渴!
跨越代際的精神傳承
從泛黃的紙質刊到指尖的公眾號,從父輩的書桌到孩子的書架,半月談串聯起幾代人的閱讀記憶。這些留言里,藏著時光的溫度與思想的星火。
@道日吉:我是79年的,從小家里就有小方本《半月談》雜志,我是被《半月談》耳濡目染長大的70后。關注微信平臺差不多8年多了,可以說是我的工作“好助理”、生活“好伴侶”,為你點贊。
@人可可可:從我外公那一代開始,家里就開始看半月談,從小耳濡目染。
讀者@Go 收到禮物后分享的照片
@海闊天空:2003年家里常買《半月談》雜志,現在公眾號成了每日必讀,學習進步從未停歇。
@太陽當空照:40年前在父親書桌上看見《半月談》,如今依然喜歡紙質版的油墨香。
@加力侖:姥爺的剪報本貼滿半月談文章,如今他雖已離開,但雜志承載著祖孫兩代的對話。
@鹽粒:家里先是爸爸喜歡看,現在我的娃也開始了,感恩一路有你。
@周偉:23年前在領導桌上初識半月談,如今推薦給考公的侄子,助力他成功上岸。
@真誠到永遠:從雜志到網上,半月談伴我40余載,是工作良師、生活益友。
@張正明:“半月談”,從八十年代初,就陪伴我一路走過數十載時代變遷之風雨;如今,“半月談”將伴隨我度過最美夕陽!
一路走來,正是大家的留言讓我們明白,我們與讀者的關系,從來不是單向的輸出,而是心靈的共鳴。一千萬,不僅僅是一個數字,而是一千萬次相遇,一千萬份信任,一千萬個故事的開始。
紙短情長,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
來源:半月談新媒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