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中國商界最熱門的人物,無疑是劉強東。
他的關于京東外賣的內部講話,他親自送外賣,他的企業京東發公開信等等,每一個事件都成為熱門話題,也引發了網友們極大的爭議。
Z察在昨天發的文章中,有位粉絲朋友“游建平”的評論很有建設性:
“維護商家、騎手的利益,就是維護底層勞動人民的利益。劉強東原來主張機器人送外賣,這條路看起來走不通了,現在開始發力人力騎手外賣,打破美團的壟斷,客觀上維護了商家、騎手的利益,無論如何,都值得點贊。”
這些年,我們也看過不少企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大多數老板都在抱怨"生意難做"時,河南許昌的胖東來超市總排著搶購的長隊,京東物流小哥送完快遞還會順手幫老人倒垃圾。
這兩個看似不搭界的企業,卻藏著中國商業轉型的密碼——原來不玩資本游戲,也能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劉強東親自送外賣,體驗小哥們的工作實況
先說件讓我震撼的事。有人在胖東來調研時,碰到個擦地板的阿姨,閑聊中得知她年薪居然有15萬,公司還給她配了股票。
這讓我想起眾多互聯網大廠、所謂的世界500強企業,時常傳出的裁員新聞,那些被"畢業"的員工連賠償金都要掰著指頭算。
于東來親臨永輝超市考察
于東來有句話特別實在:"錢都裝老板兜里,員工心里能沒疙瘩?"
胖東來超市把95%的利潤分給員工,結果呢?
許昌零售圈有個段子:胖東來的員工被挖角,跳槽三個月準回來,因為別處上班"像坐牢"。
劉強東的路子看似不同,骨子里卻異曲同工。
當年京東建物流被罵"人傻錢多",現在回頭看,給52萬員工交齊五險一金、建幼兒園宿舍,反而成了護城河。
去年雙十一,有記者在京東華北倉采訪時發現,分揀員老張居然戴著公司配的降噪耳機上班,他兒子念書的助學金還是京東出的。這種"笨功夫"換來的,是京東快遞小哥六年留存率比同行高出一倍多。
現在的消費者可不好糊弄。你去胖東來買個西瓜,發現價簽上連進貨價都標得明明白白;在京東退個貨,還沒等快遞員上門錢就先退到賬了。
這種"實心眼"的服務,反而讓顧客用真金白銀投票。有個鄭州寶媽講了她的故事:全家一年在胖東來消費8萬,就沖著他家奶粉敢敞開讓顧客查質檢報告。京東更絕,去年把促銷算法都公開了,這哪像互聯網公司干的事?
但最讓我佩服的,是這兩家企業對供應鏈的"不欺負人"。胖東來搞了個"四方聯采",帶著中小超市集體砍價,結果供應商成本降了反而更愿意合作。京東前年取消平臺使用費,氣得同行跳腳,可轉頭發現20萬中小商家涌進來開店。這讓我想起義烏小商品城老王的話:"現在做平臺的不抽成就燒高香了,哪像京東還倒貼流量給我們。"
經典的企業經營戰略中,有個理論叫”總成本領先—企業利潤最大化“,它強調的是,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將產品或服務交付給用戶的全流程成本,要低于行業主要競爭對手,從而獲得競爭優勢,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這套從美西方引進的理論,在過去幾十年,已成為中國絕大多數企業信奉的經營模式。
然而,劉強東和于東來的做法,打破了上述理論,他們追求的是"社會總價值最大化"。這個總價值,就不僅僅是企業利潤最大化,而是包括了員工利益、顧客價值、供應商權益和應繳納的稅收等等。
這個思想的源頭,最早出于儒家經典《禮記·大學》,原文為:“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意在強調財富分配與民心向背的關聯:過度斂財會導致人心離散,合理散財則能凝聚眾人。
只要聚攏更多人,就能創造更多財富。
所以,我們看到胖東來幫扶競爭對手改造門店,結果自己客流量不降反增;京東給騎手蓋公寓,換來的是一線配送效率提升30%。這哪是慈善,分明是更高明的商業智慧。
最近總聽到年輕人說"整頓職場",我看該整頓的是某些老板的思維。當95后開始用腳投票,當消費者學會用放大鏡看企業,劉強東們當年被嘲笑的"傻大黑粗",反而成了新商業文明的曙光。畢竟,能把保潔阿姨變成公司股東、讓供應商主動降價、使顧客變成自來水粉絲的生意經,或許才是穿越周期的真正法門。
那些總把"福報"、"優化"掛嘴邊的身家十億、百億的”成功商人“們,是時候該想想:為什么于東來敢給員工放半年假,為什么劉強東堅持春節給留守小哥發三倍工資?
答案或許很簡單——商業的本質,是溫暖人心,而不是讓人寒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