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省儋州市洋浦經濟開發區鹽田村東側,東臨新英灣,西靠鹽田村,南接西浦村,北達嘉洋路東側。有一片洋浦鹽田,占地面積約50萬平方米,擁有約7300多個形態各異的硯式石鹽槽,是中國現存最早、保留最完好的原始日曬制鹽方式的古鹽場。
洋浦鹽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末年。一群福建莆田的鹽工遷居到海南島西部的古儋耳郡,在洋浦半島的海邊開山辟石,建造家園和鹽田。他們的鹽田十分獨特,將海邊大片的天然火山巖石削去一半,在石頭頂部除四周留出凸邊外,把中間打磨平滑,做成石槽。平時在這些石槽中注入經海泥過濾后的海水,靠陽光曬出高品質的食用鹽。
由于這種方式開創了高產量的“日曬制鹽”的先河,乾隆皇帝曾御書“正德”賜給這些鹽田人,后來人們也稱這里為“千年古鹽田”、“新英古鹽田”。(瓊94,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寫于2024年7月11日)
本頁圖片、文字、視頻為“烏何有之鄉大樹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搬運或他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