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中馬永久互免簽證這事兒,真不是隨便哪個國家都能搞定的。4月17日官宣后,吉隆坡飛北京的機票半小時內漲價30%,連馬來西亞移民局官網都因訪問量過大癱瘓了三小時。
你瞅瞅,這哪是簽證政策?簡直是給全球130萬馬來西亞華人按下了“一鍵回家”的按鈕!但別急著喊“血濃于水”,當檳城姓氏橋的游子舉著中國護照免簽入境時,當沙巴大學的食堂開始賣海南雞飯時,你真的覺得,這不過是“文化認同”四個字能解釋清楚的事兒嗎?
說到底,這波免簽熱潮真的只是“說走就走”那么簡單嗎?
免簽政策的深層社會基礎
說起馬來西亞,不得不提的就是那里龐大的華人社區。據馬來西亞統計局數據,華人占馬來西亞總人口約22.8%,超過700萬人,是東南亞華人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這個群體不僅在數量上可觀,在文化上也保持著與中國的深厚聯系。
我朋友剛從吉隆坡回來,他告訴我:"在那里,你完全可以只用中文生活,從早餐茶室點肉骨茶,到晚上逛夜市買榴蓮,全程中文交流毫無障礙。"這種文化上的親近感,是中馬關系的一個獨特優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與其他東南亞國家不同,馬來西亞擁有完整的華文教育體系,從小學到大學,華文學校遍布全國。
目前馬來西亞有超過1,300所華文小學,60多所華文獨立中學,以及像新紀元大學學院這樣的華文高等學府。這些學校不僅教授中文,還傳承中華文化,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對中國文化有認同感的馬來西亞華人。
記得2019年,中國駐馬大使白天在視察檳城華文學校時感嘆:"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是海外華文教育的一面旗幟,為中馬人文交流打下了堅實基礎。"正是這種文化上的認同感,讓馬來西亞華人群體成為了中馬關系的天然紐帶,也為免簽政策的推行提供了強大的社會支持。
華人對中國的情感聯結
馬來西亞華人對中國的認同感,還表現在他們對中國發展的關注和情感投入上。每當中國有重大成就,從神舟飛船發射到冬奧會奪金,馬來西亞華文媒體總會進行大篇幅報道,華人社區也常常自發組織慶祝活動。
2022年一項針對馬來西亞華人的調查顯示,超過60%的受訪者表示自己雖然是馬來西亞公民,但在文化和情感上仍然認同中國作為"文化母國"的地位。
更有趣的是,當被問及"若中國與其他國家發生沖突,你會支持哪一方"時,有近40%的受訪者表示會在情感上傾向支持中國。
這種"母國認同"情結,在中國外交官看來是一種寶貴的軟實力資源。前中國駐馬來西亞參贊陳曦曾在一次座談會上表示:"海外華人的民族認同感是連結中國與世界的情感紐帶,也是推動'人心相通'的重要力量。"
當然,這種情感認同并非單向的。中國對馬來西亞華人的關注也十分明顯。從設立華文教育獎學金,到邀請馬來西亞華人青少年回中國參加"尋根之旅"夏令營,再到支持馬來西亞華文學校的發展,中國一直在努力維系和強化這種情感聯結。
文化認同的關鍵載體
華文教育在馬來西亞具有特殊地位,它不僅僅是語言教學,更被視為維系民族認同的關鍵載體。每年農歷新年期間,馬來西亞的華文學校都會舉辦盛大的春節慶?;顒?,學生們表演傳統舞獅、中國功夫和古典詩詞朗誦,這些活動讓學生們從小就對中華文化有著深刻的認同感。
有意思的是,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學習中文在馬來西亞已不再只是華人的事。越來越多的馬來人和印度裔馬來西亞人也開始學習中文。據馬來西亞教育部統計,非華裔學生在華文學校的比例從2010年的8%上升到2022年的近15%。
對此,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曾公開表示:"學習中文不僅是文化的需求,也是經濟的需要。中國是我們重要的貿易伙伴,掌握中文是面向未來的競爭力。"
這種跨族群的中文學習熱潮,無疑為中馬關系增添了新的維度。當越來越多的馬來西亞人能用中文交流,文化交流的障礙自然會降低,兩國人民的情感紐帶也會更加牢固。這或許正是中馬永久互免簽證政策能夠順利推行的一個重要社會基礎。
免簽政策的多維影響
中馬永久互免簽證政策的影響,絕不僅限于旅游便利。從經濟角度看,這一政策無疑將大大促進兩國間的人員往來和經貿合作。
旅游業是最直接的受益者。2019年疫情前,中國游客赴馬人數達到300萬,占馬來西亞國際游客總數的12%,是馬來西亞第三大游客來源國。馬來西亞旅游部預計,免簽政策全面實施后,中國游客數量有望在三年內翻倍,達到600萬人次。
免簽政策的影響遠不止于此。從貿易角度看,中國已連續14年是馬來西亞最大貿易伙伴。2023年,中馬雙邊貿易額達到1,870億美元,同比增長5.3%。人員往來的便利化,必然會進一步促進兩國經貿合作。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中馬免簽也釋放了重要信號。在南海問題上,馬來西亞一直采取相對克制的立場。2023年,當美國試圖拉攏東南亞國家共同應對"中國威脅"時,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明確表示:"馬來西亞不會被卷入大國博弈,而是希望與所有國家保持良好關系。"
中馬永久互免簽證政策的出臺,既是對這種平衡外交的肯定,也是對未來兩國關系發展的期許。正如外交學者黃靖所言:"在當前復雜的國際環境下,中馬關系走深走實,不僅有利于雙方,也為區域穩定注入了正能量。"
超越傳統外交的情感紐帶
回顧中馬免簽這個案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認同與民族情感如何影響國際關系。這種影響超越了傳統外交的范疇,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情感紐帶。
與其他國際關系不同,中馬關系有著深厚的人文基礎。馬來西亞華人的存在,使兩國關系不僅僅是國家之間的互動,還飽含了人民之間情感聯結的紐帶。
這種情感紐帶使得中馬關系具有一定的韌性。即使在南海問題等敏感議題上有不同立場,兩國關系總體上依然保持著積極發展的勢頭。2023年,盡管南海問題一度緊張,中馬兩國仍然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包括數字經濟、綠色能源和高科技領域的合作。
這種以文化認同為基礎的關系并非沒有挑戰。隨著新一代馬來西亞華人的成長,他們的身份認同更加多元化,既認同中華文化,也深深植根于馬來西亞本土。如何在尊重這種多元身份的前提下發展中馬關系,是未來需要思考的問題。
此外,中馬關系也需要避免過度政治化。華文教育等文化事物本質上是民間的、自發的活動,過度賦予政治意義可能會適得其反。保持文化交流的純粹性和自主性,或許是中馬關系長期健康發展的關鍵。
總的來說,中馬永久互免簽證政策的實施,不僅是兩國關系的一個里程碑,也是文化認同與民族情感在國際關系中發揮作用的生動案例。在這個全球化與民族主義并存的時代,文化認同與民族情感或許會成為國際關系中越來越重要的一個維度。
而對我們個人而言,下次計劃出國旅游時,也許可以考慮一下馬來西亞,不僅能享受免簽便利,還能體驗那里獨特的中華文化與本土文化交融的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