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么味道。
人生無常!世事難料。
近日,又有兩位大學教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不已!
據澎湃新聞: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商學院講師李瑋瑋,因病醫治無效,于2025年4月18日逝世,終年45歲。
一句話的背后,竟然是一個人的一生。
李瑋瑋,1980年生。
今年45歲。
東南大學管理學碩士、博士。
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工商管理。
東南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高校,國家首批“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這足以說明,李老師學生時期學習成績優異。
生前任職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商學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也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從學生到教師,實現角色的轉變,和人生的跨越。
然而,天妒英才。
2024年9月,李瑋瑋感覺身體不適,隨后被確診為胰腺癌。
胰腺癌被稱為“癌癥之王”,惡性程度高,病情發展迅速。
她14歲的兒子發文表示:媽媽和胰腺癌抗爭了202天,非常了不起。而自己也已調整好心態,將繼續努力學習。
圖片來源于娛圈小吉
教學之余,李老師在《經濟與管理》《生態經濟》《財經問題研究》《價格理論與實踐》《科學決策》《農村經濟》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
對于其講師職稱。
有網友表示:
這個博士肯定是一個誠實的純粹的好老師,45歲已近知命之年了,還只是個講師。愿你一路走好,來世換個大學繼續你摯愛的事業!
博士畢業45歲仍是講師壓力可想而知,本科同學在中小學任職的絕大多數已經副高,個別的可能已經進正高了,可悲!
大學教師職稱分為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四個級別。
也許,大學里評職稱和中小學評職稱區別較大。
不知內情,不做評論。
同日,澎湃新聞報道了另外一則消息。
大氣科學家、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成才,因病于2025年4月21日逝世,終年56歲。
李成才,男,1969年出生。
就讀于北京大學,獲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科學系博士學位。
畢業后在供職于黑龍江省氣象局、黑龍江省人工影響天氣中心。
前后擔任助理工程師、工程師。
隨后進入香港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后。
2004年,李成才選擇回到母校擔任講師。
至今已經21年。
在這21年間,李成才晉升為副教授。
據認識李成才的好友透露,李成才去世原因也是胰腺癌。
不得不說,不幸的故事也往往相似。
李老師從確診到去世大約一年半多的時間。
在與疾病抗爭的一年半時間里,李老師也是積極配合治療,但還是因為病情過重離開人世。
令人痛心!
圖片來源于我娛有約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也作為一名資深研究者,李成才的研究領域很具前瞻性,并且成果豐厚。
在教學方面,主要方向是大氣輻射與大氣遙感。
在成果方面,主持或參加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基礎研發項目課題。發表SCI論文總數100余篇。
對于其副教授職稱。
有網友驚訝:
100多篇SCI都沒有評上教授!!!
2002年獲得博士,怎么至今還是副教授?真讓人難以置信。
重點高校評職稱對教師太苛刻。發表100多篇論文還只是副教授。中小學正高比大學副教授的級別都要高。中小學評正高級教師根本不需要這么多論文。北京大學的教授,太難評了啊!這對大學老師實在太不公平了!
那么多SCl都沒評上教授,太累了!
兩位教師都是名校畢業,又供職于高校。
卻很巧合地都因同一種病去世。
另外,一位是45歲的講師(女),一位是56歲的副教授(男)。
拋過成果以及平時的教學表現,兩位老師的職稱級別也似乎和年齡有些不搭!
也難怪引起網友的討論。
不過,職稱并不是評價老師的唯一標準。
也許,兩位忙于耕耘的老師并不在乎!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一路走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