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記者 鄧雯婷) 4月21日,在2025年全國知識產權周江蘇分會場活動中,江蘇省知識產權和商標戰略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2024年江蘇省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件”。同時,省知識產權局、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共同發布《江蘇人工智能產業專利白皮書》,全面展示江蘇省在知識產權保護與創新驅動發展方面的成果。
此次發布的十大典型案件涵蓋專利、商標、商業秘密、著作權等多個領域,其中部分案件涉及新領域、新業態下的新型侵權問題。今年知識產權宣傳周的主題是“知識產權與人工智能”。在數字經濟背景下,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對知識產權保護提出了新挑戰。
十大案件中有兩個案件,從不同角度帶來有效應對人工智能挑戰的啟示。其中一起是由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省版權局提供的“張某、孫某等人侵犯視聽作品著作權案”。本案中,當事人通過技術解析及下載上傳方式非法傳播視聽作品,系全國網絡影視平臺“盜鏈第一大案”。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行為可能涉及對他人作品的非法復制、改編或傳播,如同“盜鏈”一樣,需要引起知識產權執法部門的關注和警惕。
另一起案件是由省法院提供的某電子(香港)有限公司等與深圳某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侵害發明專利權案。半導體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石,在半導體產業中,標準必要專利的保護與合理使用是焦點問題之一,這對人工智能領域也有所影響。本案中,法院認為在標準必要專利許可中,公平、合理、無歧視義務是協調許可方與被許可方利益的重要法律原則。因此,法院積極組織庭前會議,助力雙方和解,并達成全球半導體存儲行業首例中國企業之間的標準必要專利許可協議,為人工智能領域類似糾紛解決提供了借鑒。
過去一年,江蘇省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全省知識產權、市場監管、版權、文旅等部門累計查處知識產權相關違法案件4030件,罰沒款6781.97萬元,處理專利侵權糾紛6041件,進出口環節扣留侵權貨物3999批次、75.29萬件;全省法院和檢察機關分別審結、辦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32097件、1386件,公安部門偵辦侵權假冒犯罪案件15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300余名。
《江蘇人工智能產業專利白皮書》顯示,截至2025年4月9日,從全球范圍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總量已達408.56萬件,其中中國以157.64萬件的申請量位居全球首位,占比38.58%。江蘇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和發明專利申請量均居全國第三位,江蘇人工智能產業的研發主要集中在南京、蘇州和無錫,三市的專利申請量占江蘇總量的79.6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