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下午幾個小時前,曼德勒剛剛又發生了一場4.5級的地震。”北京時間4月17日下午,聯合國難民署駐緬甸代表高木法子(Noriko Takagi)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連線采訪時說,3月28日的緬甸大地震后,許多地區余震仍然不斷,“也因此,這些受災地區的人們仍然非常害怕,大部分人都呆在戶外。”
三周前,一場7.9級強震襲擊緬甸。毗鄰緬甸的泰國、老撾多地也有強烈震感,并有不同程度的人員傷亡。而在緬甸本國,曼德勒省、實皆省、內比都等多個地區都受災嚴重。據央視新聞援引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新聞信息組當地時間4月16日晚消息,截至當天,這場強震已在緬甸造成3725人死亡、5106人受傷,另有129人失蹤。
地震發生后,國際社會紛紛馳援。中國政府第一時間派出救援隊飛往緬甸災區,并為緬甸提供了多輪援助物資。高木法子對此表示贊賞,她說,這次地震給緬甸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呼吁國際社會團結起來,對緬甸伸出援手。
據她介紹,目前緬甸大部分的救援行動已經結束,但廢墟的清理和災區的重建工作仍未全面展開。此外,考慮到持續的余震、悶熱的天氣以及即將到來的季風季,緬甸災區民眾仍面臨著極大的困境,需要更多的援助和支持。
緬甸近年來沖突不斷。高木法子說,此次地震對于緬甸來說是危機之上的危機,當地人民的生活受到嚴重打擊。聯合國難民署在地震發生之前就一直在緬甸開展工作,幫助那些因沖突等原因流離失所的人。此次地震發生后,聯合國難民署也第一時間提供了物資援助及其他相關支持。高木法子表示,此次地震的長期影響是巨大的,聯合國難民署將陪伴并支持那些受影響的社區重建復原力,幫助災民過渡到重建后的生活中。
聯合國難民署駐緬甸代表高木法子(Noriko Takagi)。受訪者供圖
“人們仍然非常害怕”
新京報:你現在在哪里?在忙什么?
高木法子:我實際上是從緬甸撣邦南部的一個地區打來的(視頻)。這里也是3月28日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我主要來這里會見我的團隊,同時視察一些受災的區域。
新京報:距離3月28日的緬甸強震已經過去三周了,能和我們分享一下受災地區的最新情況嗎?目前的工作焦點是什么?
高木法子:在來東枝(注:撣邦首府)之前,我上周還到訪了曼德勒、實皆、內比都等地,我有機會親眼看到這場地震破壞的程度以及人們如何應對。這些地區的余震仍在繼續,就在今天下午幾個小時前,曼德勒剛剛又發生一場4.5級的地震。所以說,這些地區的人們仍然非常害怕。
目前大部分的救援行動已經結束了,但廢墟清理和災區重建工作仍未全面展開。天氣炎熱,大部分人都呆在戶外。這會兒其實是緬甸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溫度達40攝氏度以上。與此同時,季風季節即將來臨。像曼德勒和內比都,上周已經下了相當大的暴雨。
所以說,人們面臨著相當大的困境,仍然需要一些關鍵的、拯救生命的支持,包括庇護所、清潔水、衛生設施、食物和醫療服務等。緬甸人民非常有韌性,但面對這樣的境況仍然很艱難。這次地震是危機之上的危機——因為沖突,這個國家在過去4年里已經面臨著危機。因此,此次地震對緬甸人民,特別是那些一直生活在受沖突影響地區的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新京報:這次地震對緬甸人民來說無疑是一場悲劇,但我想在聯合國難民署和合作伙伴提供拯救生命的援助之時,你也看到或聽到了一些鼓舞人心的故事?有沒有什么特別的故事讓你印象深刻?
高木法子:上周在到訪曼德勒和實皆的一些受災點時,我確實看到了非常廣泛的破壞,譬如學校、醫院以及其他經濟基礎設施都遭到破壞。但我也看到了一種非凡的慷慨,看到了緬甸人民對自己同胞的支持。即使自己也受到了這次地震的影響,他們也提供了很多捐款。除了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以及包括來自中國的雙邊支持,還有很多私人慈善機構和捐款人排隊支持這些受災地區的人民。這是非常溫暖人心的舉動。
我從東枝的同事那里聽到的故事尤其讓我感動。在東枝附近有個小鎮叫鳥水,這個地方受到了地震的嚴重影響。而在這里,有很多受沖突影響的流離失所者,這些人此前因為沖突等因素從其他地區逃到了鳥水。但這些人也在志愿幫助受地震影響的人們——這些受影響的人是曾經收容了他們的人。對我來說,這真的很令人感動。
當地時間2025年4月5日,緬甸勃固(Bago),載有救援物資的卡車經仰光-曼德勒高速公路進入地震災區。圖/IC photo
“過度擁擠的庇護所令人擔憂”
新京報:聯合國難民署從地震襲擊緬甸之初,就一直在向受災社區提供各種支持。能否介紹一下難民署做了些什么?在此期間遇到了哪些挑戰?
高木法子:在地震發生后,我們立即向受災最嚴重的地區運送了大約5000套家居用品,包括一些小鎮,以及曼德勒、實皆、內比都等地。這大約可以覆蓋25000人的需求。隨后的幾周內,我們還運送了其他物品。到目前為止,我們能夠幫助大概28000人。未來運達的物品還會更多。就在兩天前,我們從迪拜的中央倉庫運來了大約四公噸的救援物資,包括帳篷和廚房用具等。
我們還將擴大保障服務。因為我們工作的一部分是向受影響的民眾提供這些急需的救濟物資,另一個重要部分則是確保人們的權利得到保障,包括他們對安全、健康狀況的擔憂,這些都會得到適當的監測和解決。
我們現在確實有很多擔憂。因為許多人住在非常擁擠的庇護所中,呆在一些過度擁擠的地方所產生的社會心理影響正成為一個大問題。在這些地方也有發生基于性別的暴力的風險。此外,在沖突中埋設的地雷和未爆彈藥的位置發生變化,可能也會帶來風險。這些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問題。目前我們正在加強與社區的溝通,以傳播這些安全信息,這樣他們在困難的時候也可以互相支持。
新京報:聯合國難民署已經在緬甸工作了很多年,在這次地震前,你們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高木法子:早在1993年我們就在緬甸設立了辦公室。在地震之前,我們在緬甸的主要工作是由兩個工作領域組成,一個是協助和保護受沖突影響的人民,另一個是對緬甸無國籍人口的援助和保護。
新京報:你的團隊有直接受到這次地震的影響嗎?
高木法子:我們在緬甸全國有11個辦事處,其中有兩個受到影響,一個是在曼德勒,另一個在內比都。譬如在曼德勒辦事處,我們大部分同事的房子都遭到破壞,他們無法再回到那些房子里去居住。但因為我們在這個國家有一個很好的工作人員庫,我們得以及時派人增援。我們一方面支持在曼德勒、內比都的這些同仁,另一方面也直接啟動了其他應對措施。
緬甸曼德勒,地震發生后,民眾在路邊的臨時避難所生活。圖/IC photo
“此次地震是危機之上的危機”
新京報:正如你提到的,中國在緬甸地震發生后立即派出了救援隊,并向受災地區提供了大量人道主義援助。中國近日還派出了一個小組前往緬甸進行地震災害評估。你如何評價中國在震后支援緬甸的作用?
高木法子: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中國是最早向緬甸派出救援隊的國家之一。其他許多國家緊隨其后,例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俄羅斯等。另外,我知道中國在緬甸地震發生后立即向緬甸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物資。我認為,所有這些援助都非常值得稱贊。而且,現在是國際社會團結起來,向緬甸人民伸出援手的時候了。
就像前面提到的,這次地震給緬甸造成的破壞是巨大的。我不認為它可以通過一種類型的援助來解決,不管是雙邊援助、聯合國援助還是私人援助。我認為,這是我們所有人都團結起來,采取協調一致的方法來幫助緬甸人民的時刻。
新京報:除了目前的短期援助,聯合國難民署是否正在考慮長期戰略,以幫助重建受災地區并幫助緬甸流離失所的人呢?
高木法子:就像你從各種圖片中所看到的破壞一樣,這次地震的長期影響是巨大的。不僅僅是房屋、私人住宅,很多社會基礎設施如學校、醫院、市場、購物中心、工業廠房和農田都遭到了破壞。但聯合國難民署不是發展性質的機構,因此從長遠來看,我們不會參與到這個龐大的重建項目之中。
我們將要做的是,通過以社區為基礎的保護方案,來陪伴受地震影響的這些社區。這樣他們就可以重建他們的復原力,重建他們的社區支持系統。我們也會幫助他們從目前的短期求生過渡到重建生活,也許是通過一些傳統的庇護所,或者是一些社區項目,這樣他們就可以聚在一起,采取措施來重建他們的社區基礎設施。
新京報:我們都知道,緬甸在面對自然災害時非常脆弱,包括干旱、洪水和高溫等等。那么,你認為緬甸需要做些什么來加強未來應對自然災害的備災和抗災能力?聯合國難民署又會提供哪些幫助?
高木法子:這次地震是危機之上的危機。由于持續4年的沖突,緬甸已經面臨著一場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而正如你所說,緬甸很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這次是地震,去年是臺風“摩羯”引發的一場大范圍的洪水。再往前一年,熱帶氣旋“穆查”肆虐該國西部地區。今年,緬甸經歷了這場大地震,而季風季和颶風季甚至還沒有開始。
當一個國家已經受到了沖突的影響,應對像這樣的自然災害的準備工作也必然會嚴重受影響。聯合國難民署不是一個關于重建或修復基礎設施的機構,但我們正在做的是,將這種和氣候帶來的挑戰相關的信息嵌入到我們與社區的接觸中。
新京報記者 謝蓮
編輯 胡杰 校對 趙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