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ss Schnitzer
你可能已經深切地感知到,我們所熱愛和依賴的自然世界正處于危機之中。本世紀以來,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全球性危機愈演愈烈,人類生存和經濟發展正遭受嚴重的打擊。2025年4月22日,我們將迎來第56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題為“Our Power, Our Planet”,旨在支持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為所有人建設一個健康、可持續、公平和繁榮的未來。
在全球范圍內,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等機構正通過推動加快向清潔能源經濟轉型,同時加大力度保護所有生命賴以生存的陸地和水域,努力應對這兩大挑戰。在這股浪潮中,企業作為經濟活動的核心主體,既是可再生能源技術應用的“試驗田”,也是推動能源結構變革的關鍵力量。而對于個人來說,每一次對能源使用的明智選擇,每一個行動,無論大小,都有助于我們保護地球和所有以地球為家的生物。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終將匯聚成守護地球家園的磅礴力量。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到來之際,我們準備了一份“地球日可持續指南”,倡導大家把關注重點放在企業新能源與環境策略、生活中能源相關的抉擇、應對化石燃料導致的塑料污染等方面。無論行動多么微小,只要人人參與,就足以改變整個世界。你,準備好了嗎?
企業協同應對氣候變化與保護生物多樣性
全球升溫及其帶來的相關變化會損壞物種棲息地,對整個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進而增加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風險。而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后者包括對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影響。當生態系統被破壞之后,反過來會加劇氣候變化的危害。當我們同時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時,必須確保這兩個優先事項不會相互沖突,甚至產生相互促進的協同效應。
? Sarah Waiswa
企業是溫室氣體排放的最主要來源,同時也是應對氣候變化與保護生物多樣性最重要的實踐者。在節能減排的行動中,企業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如能源結構調整、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新的減碳技術以及數字化、智能化生產,實現綠色低碳目標下的可持續發展。
推動供應鏈減排
對許多企業而言,設計、采購及供應鏈環節是碳排放的“主力軍”。推動供應鏈減排是企業碳中和行動中具有挑戰性的環節,需要企業在價值觀、統籌管理、資金協調等方面制定全面的戰略計劃。
積極應用碳普惠工具
近年來碳普惠成為鼓勵企業員工及產業鏈客戶、消費者減排的一種方式,利用碳普惠平臺,鼓勵個體采取低碳行動并給予相應獎勵,可有效引導社會公眾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碳普惠可應用于綠色出行、垃圾分類、低碳公益等多個場景,對范圍3的減排(在計量企業排放時,通常將排放分為三個范圍,范圍3排放是指企業價值鏈中除范圍1——直接排放和范圍2——間接排放之外的所有間接排放,包括供應商、客戶、員工等的排放)具有一定貢獻。
投資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
通過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NbS)的有效實施,到2030年保護和修復全球森林、草原、濕地、農田等生態系統的最大技術減排潛力(即沒有成本限制的情況下應用全部可用的氣候變化緩解路徑的減排潛力)可以達到每年23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而其中成本有效(即每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減排成本≤100美元)的減排潛力約為每年11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
NbS作為一種新興的環保理念,其較高的成本效益讓越來越多的全球企業開始探索并使用NbS去進行氣候風險管理。與此同時,NbS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巨大潛力和附加效益可以助力企業完成碳中和目標,實現企業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共同發展綠色、清潔的可再生能源
為實現我們雄心勃勃的氣候目標,需要大量土地發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陸上風電和大型光伏電場。在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上開發能源項目不僅損害自然,而且可能加劇沖突,導致工程推進緩慢,最終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在自然土地上開發可再生能源還會造成森林和其他儲碳區域的轉化,加劇氣候變化。
因此,可再生能源開發企業在項目選址時可以優先選擇廢棄的礦區和工業區,減少對自然的負面影響。在購買電力時,用電企業可以優先購買對野生動植物和棲息地沒有影響或低影響的可再生能源,有助于實現針對氣候和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而金融機構可通過其環境和社會績效標準、盡職調查程序以及技術援助來影響可再生能源的選址,從而要求或激勵開發商在低影響地區開發項目。
節約能源
? Kevin Arnold
節約能源是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碳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涉及個人、企業、交通、社會等多個領域。
從個人來說,我們日常行為的微小改變可以顯著減少能源需求。這可能是個人和家庭為降低化石燃料消耗和減少碳排放做出貢獻的最大方式。通過節約能源和更有效地利用能源,我們可以減少浪費,減少污染,減少對已經不堪重負的環境的影響。如:選擇節能電器并合理使用。購買能效等級高的電器,如節能冰箱、空調、洗衣機等。這些電器在相同的使用條件下,相比普通電器耗電更低。及時關閉不使用的電器電源,避免待機耗電和保證安全,空調溫度設置在合理區間等。選擇綠色出行方式,短距離出行時,優先選擇步行或騎自行車,既能鍛煉身體,又不消耗能源。而較長距離出行請優先考慮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鐵、公交車,又或是選擇騎自行車、步行等出行方式,這同樣是能源使用好的抉擇。另外,我們還可以節約燃氣,根據烹飪需求合理調整燃氣火力大小,避免燃氣空燒浪費。優化熱水使用: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利用太陽能加熱生活用水,降低對燃氣或電熱水器的依賴。
減少航空旅行。? Sally SHAN
航空旅行是造成氣候變化的最大因素之一。所以,如果你是一名飛行常客,盡可能減少航空旅行是你能做的減少碳足跡的最大事情之一。減少中途經停或中途轉機也很有幫助。
對于你的下一次旅行,可以試著探索離家更近的地方。也許幾個小時的車程,就會見到一些完全不同的風景。即使在自家后院或附近的公園散步,探索當地的自行車道,或者參觀一個新的博物館或餐館,也會感覺像是一次度假。此舉既省錢,還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附近的空間。
從企業來說,節約能源不僅有助于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還能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和環境責任。
企業可以采用更先進的節能生產工藝,優化生產流程,通過智能化控制精準調節能源消耗。如采用高效電機、變頻器、余熱回收裝置等;探索 “零廢棄” 生產模式,回收利用工業廢水、廢氣、廢渣中的能量;對設備進行節能改造,因地制宜嘗試利用生物質能(如秸稈、木屑等)作為燃料,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等。
合力終結塑料污染問題
? Aristo Risi/TNC Photo Contest 2018
塑料在現代生活中無處不在,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生活。然而,大多數塑料是由化石燃料制成的,塑料生產的速度正在飆升。塑料污染是如此普遍,以至于你看不見的微塑料正在污染我們的食物、飲用水,甚至我們的身體。而通過政策引領、企業源頭減量和技術創新,公眾行動和跨行業區域合作,我們可以共同行動,終結塑料污染問題,保護地球環境。
系統性轉型
? Alistair Berg
塑料污染問題的控制需要系統性的轉型,從全產業鏈綜合考慮,生產端的企業應大力研發和推廣新型可降解材料,這些材料能夠在自然環境中分解,不會像傳統塑料那樣長期留存并造成污染;還應優化生產工藝,采用更環保的包裝材料和設計,避免過度包裝。政府可以通過制定更嚴格的相關政策,限制不可降解塑料的生產規模,逐步淘汰那些對自然環境危害極大的一次性塑料制品。鼓勵使用可循環、可降解的替代品,實施有利于重復使用的政策和激勵措施。
例如,TNC美國加州項目幫助通過了《塑料污染防治與包裝生產者責任法案》(Plastic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Packaging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Act),這是美國遏制塑料污染最全面的立法。該法要求一次性塑料產量減少25%,并保護和恢復受塑料污染影響最大的棲息地和社區。
在日常生活中減少塑料制品
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政策的支持,減少塑料使用將變得更加容易和高效。在購物與消費方面,我們可以攜帶可重復使用的購物袋、選擇無包裝或可回收包裝的產品、拒絕一次性塑料餐具、使用可重復使用的容器、選擇天然材料的個人護理用品、垃圾正確分類等。
不要把塑料沖進下水道
? Sebnem Coskun/TNC Photo Contest 2021
塑料行業轉型將帶來極大的改變,但作為個人,我們可以做的一件事是盡量選擇天然面料而非合成面料。這是因為衣物在制造和洗滌過程中會向環境中釋放微塑料(稱為微纖維)。
據估計,每生產500件T恤,僅在生產過程中就會造成相當于一件 T 恤衫的超細纖維污染。每個洗滌周期可以產生多達1800萬根超細纖維。
守護自然和節約能源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再次感謝您愿意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保護我們的星球。我們希望您不僅在地球日,而且在全年都能使用這些建議或提醒。
我們能夠而且必須共同找到一種方法,改變方向,走向更可持續的未來。
關于地球日(Earth Day)
作為一項世界性的環境保護活動,地球日活動于每年4月22日舉辦。1970年4月22日,地球日活動最初在美國發起,現在已發展至全球190多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其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