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國的傳統思想觀念中,并沒有胎教這個概念,或者是說胎教并沒有受到其地位和作用相仿的重視。而這種狀況到了漢代,卻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漢代有著豐富的胎教思想,它的目的在于培養胎兒孝義禮智信的品質,也就是儒家思想主導漢代文化的精髓所在。這對于后世中國胎教思想以及人口結構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將從漢代胎教思想的內容特征上,一起來看一看漢代的人是如何給自己的孩子做胎教,以及漢代的胎教對于后世的影響力到底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胎教思想來源已久,自商周時期就已產生,到漢代時受到儒家的熏陶
中國是胎教思想出現最早的國家之一,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開始有胎教活動的出現了。
胎教在古代中國人看來,是有著一定意義的。首先來看胎,在古代胎被解釋為生命的開始,胎教指的就是對于胎兒的教育和指導,甲一在新書中最早使用胎教一詞,而在漢之前,胎教的主要內容,不是教育胎兒,反而是對于孕婦在懷胎期間的視聽言行,道德品性以及飲食上的要求。
古人對于胎教的認識是有一個發展階段的,先秦時期的胎教迷信色彩濃厚,而漢代作為我國古代胎教理論的形成,最重要的時期,他在古代胎教理論的基礎上,發展出了道德教育這一重要的胎教內容。漢代胎教注重母親道德方面的修養,古人認為這對胎兒的影響很深遠,因此,懷孕期間的婦女,要閱讀很多的書籍,以增加自己的知識文化涵養。
為什么漢代時期的胎教我會發展得如此迅速,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文化因素的影響。首先,儒學的確立,是對于漢朝人思想的最大轉變。漢代初年,剛剛經歷完戰亂的中國,可以說百廢待興,所以統治者開始使用休養生息的辦法,調養國運。而過往法家那種以法治國,嚴酷刑罰的治理國家的方式,則遭到了摒棄。這影響了胎教思想發展的方向。
儒家思想一直重視教育,尤其重視道德教育,在人的發展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所以在生命起始之初,也是要有道德教育的輔佐。
第二點就是漢代寬容的文化政策,漢代統治者相較秦代統治者,更重視平民文化教育,在秦朝時,文化政策非常高壓,私人禁止收藏書籍,因此,文化教育與相對落后,而在漢代時,由于造紙術的普及,書籍變得越來越普遍,所以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也可以通過閱讀書籍來增加自身的文化知識,這就為胎教思想普及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和思想基礎。
第三點就是醫學的進步,到漢代時期,新生兒的存活率較前代已經變得很高,一些醫學著作也開始產生,例如《胎產書》和《金匱要略》。醫學上的進步,使得一些學者開始從教育學的角度去研究胎教,賈誼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系統的實施胎教的人,提出了“正本慎始”和“慎所感”的思想。
男性要擇優而娶,女性要修身養性—漢代胎教思想對男女的不同要求
自董仲舒以來,漢代就確立了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自那以后,儒學在中國古代社會一直處于主導地位,儒家胎教思想,正是想把胎兒培育成一個德才兼備的整體,因此,在道德修養方面,儒家講求仁義孝悌,并且對于韻母的五常之性,有著嚴格的要求,到了西晉時期,胎教思想,甚至要求孕婦的視聽言行都要符合儒家禮法,張華就在博物志中說道:
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聽誦詩書諷詠之音,不聽淫聲,不視邪色。
再之后,各朝各代的儒學名家,都對胎教思想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但總的來說都是強調母親的道德修養,以及行為規范,對于胎兒會產生的影響。從這些論述中可以得出,古代胎教思想對于后世儒家的胎教理論,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漢代胎教思想對男子的要求上,主要在于擇偶方面,首先在選擇配偶上不能取同性,這是來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的娶妻原則,班固就認為,人與人之間之所以重視人倫,就是因為人與禽獸之間是有區別的,這在現代也具有科學依據的。
在東漢時期,近親結婚也是非常嚴重的問題,由于貴族在婚姻方面帶有嚴重的政治性,所以為了保住家族利益而不得以近親結婚的不在少數。但是隨著社會風氣的不斷進步,漢代學者開始逐漸認識到近親結婚是不可取的。
另外,男女之間適齡結婚生子,對胎兒的體質也會產生一些積極的影響。早婚早育,或是晚婚晚育,不僅僅是損害父母的身體,也不利于后代的相貌和身體健康。
在女性方面,漢人重視婚前的檢查,尤其是對于貴族。漢朝皇帝選妃時,要對妃子進行各方面詳細檢查,這不僅僅表達對于皇權的尊重,也是對于遺傳學上的優生學思想的一種發展。
所以在選擇配偶時,漢人常常會關注配偶的身高,體重,愛好等等,因為這關系到自己的后代的素質。盡管唯心論是那個時代的主題,但是這種對于胚胎遺傳的影響,我們認為還是可以繼承的。
胎兒的心理發展在漢朝時期也受到重視,教育在那個時代不僅僅是限于學校教育,賈誼認為,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需要受到教育,教育對于一個國家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漢代重視早期教育的發展,而早教則是建立在人性論的基礎上,主要就是人性善惡的論辯,漢代既不主張人性本惡,也不認為人性本善。而是注重對于幼兒價值觀的培養,也就是自身對于善惡的分辨能力。
而胎教的主體其實是母親,漢代胎教理論,在提高母親道德品性的重要性中做了很多。而在孕婦懷胎期間,對于道德修養的培養也非常重要,大戴禮記和新書中,都強調王后在懷胎時應當多聽禮樂,提升自身的思想內涵。
環境對于一個胎兒也有決定性作用,孕婦的居住環境,接觸到的人物對象,天氣和地理環境都非常的重要。漢代醫學家提出,居處簡靜,的思想,他們認為親近的環境更有利于胎兒的生長,所以在懷胎之后,孕婦應該選擇安靜的居住環境,以免胎兒受到外界的打擾,胎兒生長的環境,也很受重視。例如宗廟,就是養胎的圣潔之處。
孕婦在接觸到不同的人的時候,也對胎兒有著一定的影響,所以學者們認為,孕婦在妊娠期間因少見那些丑惡的事物,多接觸一些道德品行,良好的人,這不僅僅可以給孕婦帶來良好的體驗,也會把所感受到的美好傳遞給胎兒。
孕婦在懷孕期間的飲食也是非常重要,這一點是最有科學依據的,因為胎兒的營養主要來源于孕婦所汲取的營養。在《胎產書》中就有著詳細的飲食要求,合理搭配飲食,以及飲食上的節制,都能夠使胎兒有長足的發展。
后代儒家胎教觀對于漢代的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縱觀現今的胎兒教育,雖然看起來現代人也很重視胎教,并且沿用了很多古人的胎教知識,只不過在應用之中,他們的方向發生了偏差,尤其是音樂教育,胎兒的音樂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不加選擇,不間斷的給胎兒播放,這樣只會影響胎兒的生長,而孕婦在懷孕期間,口無遮攔,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這樣如此,胎教的意義又何在呢?
我們應該去借鑒漢朝胎教理論中的精華來指導如今的胎教,在胎教過程中,也應該注重德育的發展,既然胎教的目的是培養胎兒,讓胎兒以后的道德品質更加優秀,而不是知識方面的灌輸,所以父母自身去提高道德修養也是非常重要的。
漢代胎教系統化,理論化的知識結構,不單單繼承了先秦胎教理論,又根據當時社會環境,做出了創新,全方位的把整個懷胎過程中,孕婦所能遇到的問題,以及胎兒的未來發展融入其中,因此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結語
從漢代胎教研究來看,我們可以看出,漢代胎教重視母親的道德教育行為習慣,情緒環境,等等給胎兒帶來的影響,這是現代優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由于,當時落后的生產力水平,以及科技水平,漢代胎教有著一定的局限性,他過分地夸大了母親在胎教中所要承擔的責任,有些是不盡科學的說法,例如母親佩戴的飾品,能夠決定胎兒的性別,對于這些,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科學的辯證的角度去看,這樣才能汲取其中的營養。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胎教思想》
《我國古代優生思想初探》
《中國平民胎教略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