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圖片回顧專欄往期內容
上海數字法院建設
如何依托“小跬步”推動“大進步”,
借助“小團結”形成“大合力”,
提升“小視野”開拓“大格局”?
今天讓我們來聽一聽
上海數字法院工作先進個人、
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上海知識產權法院、
上海鐵路運輸中級法院)
知識產權綜合審判二庭庭長錢光文
與數字法院建設之間的故事
問:
你曾將數字法院建設比喻為“熱血征途”,這是為什么?
錢光文:數字法院建設并非簡單的技術疊加,從傳統辦案模式到全流程數字化辦案,好比一場漫長的征途,既需要面對未知的“險灘陡坡”,也需要一代代人的長期堅持與接續奮斗。
而“熱血”指的是一種改革精神,是新時代上海法院干警突破傳統思維定式、主動擁抱數字化改革的進取精神。法律條文與數字代碼如何交融互促,線索識別如何能萬無一失又精準高效,這些都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過程中也可能會出錯,需要我們反復細化、修改技術規則。這時候就得滿懷熱血,向年輕干警學習,帶著“不怕犯錯,就怕不試”的闖勁,向著“讓司法更智能、讓正義更及時”的時代愿景破浪前行。
問:
上海數字法院建設,不僅在于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作為一名專門法院的法官,你是如何通過數字法院建設解決問題的?
錢光文: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而如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則考驗著每個知識產權司法工作者的智慧和能力。以保障激勵科研人員職務發明獎酬制度為例,我們在司法實踐中發現,職務發明獎酬糾紛案件整體上呈現出原告勝訴率較低、判決確定的獎酬數額同原告訴請之間存在一定差距等問題,職務發明獎酬“實現難”的客觀現象日益突出。
我們深層次挖掘后,發現該現象發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職務發明人作為勞動者與單位之間訴訟地位的失衡,于是申報研發了上海法院“職務發明獎酬案件適法統一”應用場景,在開庭排期時對審判組織予以提示,促使審判組織及時關注到此類案件的特殊情況,通過優化舉證責任分配、依法酌情降低證據保全門檻等方式,在審理過程中適度向訴訟能力、訴訟地位較為弱勢的職務發明人傾斜,充分平衡職務發明人和單位之間的利益,為職務發明獎酬糾紛的審理監督指引作出有益探索。
數字法院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在研發“職務發明獎酬適法統一”應用場景的過程中,我們又發現,職務發明獎酬案件對于部分從基層法院遴選至我院的法官而言,屬于從未辦理過的“棘手”案件,而大量的司法裁判工作壓力,使得法官在收到場景提示后也很難有充分的時間去研究該類案件的審理要點。
于是,我們以用戶需求為導向,通過走訪調研法官的真實需求,繼續挖掘創新方案,形成了“提示+典型案例”的提示方法,使得法官在收到提示后能夠直接找到具有參考價值的案例進行學習、借鑒,由此大幅節約了法官的時間和精力成本。
該場景嵌入系統后,法官反饋有幫助率達到100%,這一成果極大地增強了我對應用場景建設的信心。
問:
作為知識產權綜合審判二庭庭長,你不僅要承擔起上海數字法院建設的重任,還需要帶著全庭干警、指導基層法院相關人員一起干。你是如何通過“小團結”,形成“大合力”的?
錢光文:這其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數字法院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后,我內心的喜悅難以言表,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面對法官助理入額、法官工作調動、辦案量逐年遞增等現實情況,如何將有限的人力發揮出更大的力量,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重要問題。
在一次基層法院案件匯報會上,有基層法院提出:“我們作為剛受理知產案件的基層法院,在案件辦理、場景建設等工作上,雖然組建了專門的知產團隊,卻常常找不到工作開展的具體方向。”聽到這話,我的問題有了答案。上海數字法院建設,不僅需要個體發力,更離不開縱向、橫向的聯動合作。
經過與基層法院的緊密溝通、思維碰撞、經驗共享,截至目前,我們協同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等建設了8項應用場景。
其中,針對近年來逐年上升的因為特許人不誠信、不規范而引發的特許經營合同糾紛,我們一方面與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縱向協同,將中級法院多年形成的審判經驗與基層法院大量寶貴的一審案件數據相結合,反復打磨,最終選取實踐中最常見且最具有典型性的特許人缺乏“兩店一年”資質、未履行備案登記義務、存在隱瞞重大信息或提供虛假信息三類線索作為基礎篩選模型;另一方面與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橫向聯動,在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的統籌指導下,建設完成“特許經營活動協同監管及風險預警”應用場景,累計對外推送違規線索百余條。
為進一步加強推送數據的有效性,推動對違規企業的實際查處,我們與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形成聯動工作模式,結合違規行為發生時間、違規線索強度、違規主體存續情況等,不斷對輸出線索和輸出內容進行優化,以期能夠更好地推動特許經營領域社會治理取得實質成效。
問:
你曾說,數字法院的深化運用能夠推動“小視野”、開拓“大格局”。這句話怎么理解?
錢光文:我們常常把數字法院場景的提示預警比喻為“小燈泡”。我認為,這一個個“小燈泡”亮起不是應用場景建設的終點,而是以數字法院建設服務保障大局發展的新起點。
為了幫助收到應用場景提示的法官快速厘清案件爭議焦點和審理要點,我們通過對全國法院類案審理情況的梳理,區分案件審理要點,編寫多篇《辦案指引》。如,我們在《“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件賠償金額適法統一”應用場景辦案指引》中,從審查要點和注意事項兩個維度,結合最高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的司法裁判理念,充分闡釋了確定專利侵權案件賠償數額的要點與難點,對于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又如,在建設“職務發明獎酬適法統一”應用場景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實踐中一些對科研人員保護不充分的問題。于是,我立即組織庭內青年干警以應用場景建設工作為基礎,展開深化研究,針對司法實踐中發現的職務發明創造權屬爭議突出、職務發明獎酬難以實現、競業限制范圍日益擴張等影響科研人員人身權益、財產權益和自由擇業權的問題,從不同職能部門、行業協會等角度提出具體建議,最終形成信息簡報,被中央辦公廳、市委辦公廳、最高人民法院等采用。
問:
如果對數字法院建設說一句話,你想說什么?
錢光文:上海數字法院建設是一項意義深遠的長期工作。從內部監管到社會治理,雖然充滿挑戰和困難,但更多的是收獲與希望。征途回望千山遠,前路放眼萬木春。未來,我將帶著這份探索與熱愛,持續以科技“向新力”撬動司法“生產力”,見證司法公正與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來源丨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上海鐵路運輸中級法院)
高院供稿部門:知識產權審判庭、審判管理辦公室
文字:錢光文
責任編輯:沈芳、呂曼菲、郭燕
編輯:左雨欣
聲明丨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高院”公眾號
?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上海高院”公眾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