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牛|陳輝個展
Ten Oxherding Pictures
Solo Exhibition of Chen Hui
展覽時間|Exhibition time
2025.04.19-2025.05.19
展覽地址 | Address
上海市莫干山路50號6號樓5樓
5th Floor, Building 6, No. 50 Moganshan Road, Shanghai, China
傳統是流動的智慧
傳統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看似與當下同氣連枝,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實質上與歷史了無關涉。在普世文化浪潮中,如何安頓真正的中國傳統,依然是需要面對的問題。
4月19日,上海MUD Gallery,陳輝以個展《十牛》作答,這不僅是一次觀念呈現,更是一份面向現代文明的思想提案。
1960年出生的陳輝,早年殊勝的因緣與師承脈絡,為他鋪就一條罕見的治學之路。數十年浸淫,漫游與探索,世俗的尺度,很難界定什么樣的身份和角色與他更適配,卻絲毫不影響他具有通才式的氣度,成為中國傳統美學在當代的精神樣本。
佛教之于陳輝,最重要的影響不在天國信仰,而是哲學、藝術和審美的維度。區別于言必稱“修行”的宗教擁躉,真實的生活是觸發他創作的關鍵。此次以禪門至寶《十牛圖》為主題的藝術實踐,凝聚了他對中國傳統美學的深耕、佛教美術的系統性收藏研究,以及穎拓實踐的積累。
面對傳統資源,兩種創作路徑涇渭分明:或恪守古法,追求形神兼備的筆墨傳承;或解構經典,在歷史母題中注入當代精神。 陳輝選擇了后者。他以金石為刃,汲取禪宗溈仰宗“圓相”奧義,通過去宗教化的提煉,將“空有不二”的本質洞見轉化為現代性的視覺語言。
展覽呈現了四重媒介空間:書寫,保留書丹的原始性;石刻:將時間凝固成一種可觸摸的物理存在;墨拓:實現歷史文本的當代轉譯;穎拓:完成傳統美學的再生。實現了從物質到精神、從傳統到當代的追問。 置身這樣的場域,觀者經歷的不僅是一場美學體驗,更是與心智本體的對話。
在陳輝看來,真正的當代性不是對傳統的否定,而是植根于本土文明的生存現實,讓傳統在當代繼續生長的能力。 身處現代文明,能夠繼承的從來都不是形式,中國傳統美學也并不以宗教神靈為依歸,而是以某種審美態度為指向。
藝術家的身份,只是他可以觸達美學世界的通道。 摒棄民族主義的符號堆砌,溯源中國本土文化的審美解碼——不是對古老形式的復刻,而是對永恒精神,詩性思維的當代喚醒。作為生命個體,與世界的相處從來都不是刻意反抗,而是隨順本心,于任何命途,都能契悟自我,臻于圓中有方,方圓默契的自由天地。
正如美學家李澤厚所說:中國哲學的趨向和頂峰不是宗教,而是美學。中國哲學思想的形成不是從認識到宗教,而是由它們到審美,達到審美式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境界。
近百年來,國人對“傳統”的追尋從未如此熾熱,但這種傳統,應該以全新的面貌出現。 當下,該如何面對傳統?既不是東西方文明的二元對立,也不能照搬其他范式,更不是流于表象所謂的“新中式”,而是現代人從心而生的精神圖景——無問東西,古今相融。
陳輝的創作,本質是當代人觀照傳統的棱鏡,是對未來生活的啟示:傳統是流動的智慧,當審美境界取代宗教體驗,亦自成修持之道。
展覽現場
Exhibition View
撰文|月華
圖源|泥軒 MUD Gallery
關于藝術家
About artists
陳輝
1960年出生于南通
現生活和工作于北京
陳輝,別署櫟盦,江蘇南通人。文化學者,金石書畫家,古器物收藏家,于佛教書畫、空間美學、文房器具等諸多領域頗有研究,有多部專著問梓。近年來,積極倡導新人文園林營造理念,并有多項個案問世,廣受社會各界激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