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了無條件投降,在日本投降之后,男人們死的死,遣返的遣返,基本就從中國的土地上徹底消失了。
但是卻有12萬日本女人留在了東北,這是為什么,她們后來怎么樣了呢?
德國戰敗之后,日軍便成為了美軍和蘇軍等主要對付的對象,一向陰險狠毒的日本侵略者最終還是落了下風,在軍事壓力和經濟壓力雙重打擊下,不得已選擇了投降,迫切希望結束這場戰爭。
日本的投降對于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來說,都是一個期盼已久的好消息,但是對于一部分日本國民來說,這簡直和晴天霹靂沒有什么區別。
投降之前和投降之后的日本民眾面臨的處境完全就是兩個極端,曾經的他們雖說不是人人都能過上錦衣玉食的生后,但至少大部分人都能衣食無憂,經歷了投降一事之后,日本國民一個個都成為了全世界譴責的罪人,被人看不起。
生活在日本的國民不得不投入到繁重的戰后重建工作中,將日本從廢墟中一點點恢復過來,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別說工作和學習了,能活下來就已經算是非常幸運了。
而還有一類人的命運與他們相比充滿了更多的不確定性,這些人便是日本侵華期間來到中國東北的十幾萬日本女人。
日軍侵華期間,男子來到中國的土地上很好理解,不過是為了實施暴行,為什么還有這么多的日本女性也來到了中國呢?
這是因為日本政府隱藏著巨大的野心,先是通過優厚的待遇將日本女性吸引過來,之后通過她們一點點傳播日本文化,給中國人洗腦,試圖從精神方面同化中國人。
被政府的花言巧語吸引過來的日本女性有12萬之多,來到中國之后,她們的確度過了一段相當輕松舒適的生活,享受著在國內本無法享受的生活條件,然而,隨著日本宣布投降,這一切都結束了。
日本的男性下場非常簡單,要么被遣返回國,進行戰后重建工作,要么得知投降的消息,當即便選擇了自殺,還有一部分早已經在戰爭中死掉了。
和他們相比,日本女性的命運則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大部分的日本女性都留在了中國,只有相當少的一部分回到了國內,還有一些人和日本的男性一樣,主動或被迫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回到日本的女性少歸少,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她們曾經走出國門的時候,日本國內的景象和時隔多年重新回去時看到的日本,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一些人雖然費盡千辛萬苦,回到了國內,但是她的家人卻已經在戰爭中死去了。
即便回到日本,等待著她們的也只有辛苦的戰后重建工作,相對來說,留在中國的日本女性則要幸運得多。
中國人雖然憎恨侵華的日本人,如果不是他們的侵略罪行,就不會有那么多的中國人無辜喪命。
一些人雖然同樣怨恨這些日本的女性,但是也知道她們其實也是戰爭的受害者,命運同樣十分悲慘。
失去了曾經的依靠,這些日本女性很多只能過著流浪的生活,一方面不想被人發現自己是日本人,另一方面又要想辦法活下去。
很多人因為無法忍受這種生活,有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有的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回到日本去。
但是還有一類人,漸漸接受了日本投降的事實,在感受到中國人骨子里的善良和淳樸之后,選擇了留在中國,和當地的一些中國男子組建了家庭。
時間長了,他們便有了孩子,這里也成為了她們心中承認的家,雖然有著不同的國家,但是卻能將彼此當成自己最親的人對待,生活不說大富大貴,但是也是非常幸福溫馨的,至少不需要再流浪了。
除了照顧自己的丈夫、孩子,扮演著一位好妻子的角色之外,一些日本的女性還在當地找到了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也能為家庭增添一份收入。
盡管并非中國人,但是隨著她們在中國生活的時間越來越長,很多生活習慣也漸漸受到了中國人的同化,一點點改變了原本的生活習慣,學會了入鄉隨俗。
而她們和中國人所生的孩子,自然也就和中國的小孩一樣,從小接受中國的教育,在這里生活、學習,如果不是仔細了解,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們其實也是日本人的后代。
俗話說,只要有家人在的地方便叫作家,對于這些留在中國結婚生子的日本女性來說,中國早已經成為了她們的第二個故鄉,中國人也早已經被她們當作親人對待。
一些人因為習慣了中國的生活,即便后來有機會重新回到日本,她們也不愿意走了。
日本方面在得知這種情況以后非常意外,他們本想通過這一計策對中國人進行同化,誰知偷雞不成蝕把米,她們竟然被中國人給漢化了。
這便是為什么日本后來決口不再提起留在東北的12萬日本女人的原因,說出來不僅會讓日本方面臉上無光,還可能會引發國民的憤慨,對他們并沒有什么好處。
多年時間過去,日本在二戰期間犯下的種種罪行都已經成為了歷史,但是不管過去多久,它們都是不容改寫和不應該被后人遺忘的。
銘記歷史從來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提醒人們要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雖然我國的國民如今可以生活在和平與安定中,但是并非全世界的人民都能擁有這樣的幸運,一些國家如今仍舊被戰火侵蝕著,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
作為一個曾經被侵略的國家,中國深知維護和平的重要性,不管是對待中美之間的矛盾還是俄烏沖突等問題,中國的態度都是不愿激化矛盾,傾向于通過談判磋商的方式化解矛盾,這一點中國已經為別國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如今的和平與我國強大的國家實力息息相關,奮發圖強,為了建設更加強大的祖國作出貢獻,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光榮的使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