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悅揚
1916 年 1 月 10 日,上海《申報》頭版的條框欄目之間登出了一則訃告:
啟者張紹蓮君于舊歷十二月初四日申刻在法界尚賢堂后面遇害身故,茲擇于初六日未刻大殮,恐訃不周,特此謹聞。
長浜路華慶里張順恕堂賬房謹啟
張紹蓮君何許人也?這個名字對后世人來說十分陌生,幾乎沒有在文史卷帙中留下太多痕跡,然而在當時,他卻是上海金融界鼎鼎大名、舉足輕重的人物——交通銀行上海分行行長。
1
電政管賬要員,入主上海交行
張思仁,字紹蓮,約生于1872年,浙江嘉興海鹽人,祖上可追溯至張燕昌、張辛等海鹽篆刻、竹刻大家,淵源深厚。他于1887年科試位列海鹽縣學第三名,名列附生,1895年歲試位列一等第二名,升為廩生。廩生是由公家供以膳食、發放津貼的生員,只有身家清白、在考試中排名一等前列者,才能獲得廩生的名額。在1901年的順直善后賑捐中,張思仁通過捐納成為監生,大量捐納也讓他獲得了候補縣丞、候補知縣的身份。不過真正要遞補官職希望渺茫,這很可能只是作為進身之階,以便更好地進入“捐班”官員和官商的圈子。張思仁早先已經進入洋務企業上海電報局任職,而他走的關系是時任上海電報局總辦的經元善。
經元善是清末洋務實業家、慈善家、教育家,他從商起家,亦以賑捐入仕,在上海電報局任職期間經營有方。戊戌政變后,慈禧太后企圖廢黜光緒帝,便以其名義頒詔立儲,史稱“己亥建儲”。經元善領銜一千二百多名維新人士和紳商通電反對光緒帝退位,甚至要求各省共同力爭,以工商罷市威脅朝廷,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此舉觸怒慈禧,經元善隨即遭清政府通緝,在盛宣懷的消息通知下,逃居當時由葡萄牙管轄的澳門。清政府要求將經元善作為政治犯引渡不成,旋即控訴他“拐款逃走”,希望將他作為刑事罪犯引渡(后因多方搭救亦未引渡成功)。而來到澳門,向經元善告知這項指控的正是由盛宣懷(中國電報總局總辦)委派的周萬鵬(上海電報局總管)和楊廷杲(上海電報局提調)委派的張思仁。
交通銀行1913年浙江地名壹圓紙幣,背面左下簽名可能為張思仁
經元善后來記載道:“張系海鹽廩生,其尊甫子簡先生,道義訂交,以詰嗣諄托,延為書啟。盛督辦委周代原告,楊提調委張作見證。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不得不爾。”從中可以看出,經元善與張思仁的父親張敬(字子簡)頗有交情,最初因友人相托而將張思仁聘為書啟(即撰寫和處理公牘信函之職)。他也引用“庾公之斯,追子濯孺”的典故,感嘆這些與他素有交情的門生故舊來提出指控,實是不得已而為之。
這時候,張思仁已經獲得了盛宣懷、楊廷杲等電報局高層的器重,來到北京任職于清廷郵傳部四司之一的電政司,負責管理電政經費賬務。在盛宣懷發給他的電報中,還密授機要,委任他前往交通銀行新加坡分行查賬,可見對他的信任。
到 1911-1912 年辛亥革命、建立民國之際,社會混亂不堪,各方勢力爭奪激烈,經濟金融動蕩,交通銀行總行分行之間不能相顧,總管理處、各地分行的機構、人事變動亦是劇烈。上海交通銀行恰于民國建元之時更換了主事人, 1912 年 1 月,鐵路交通系統的骨干人物施肇曾出任行長,取代了早有離意的前任倪錫疇,其上任時即以張思仁為副手。這時候的張思仁已歷官商界多年沉浮,賬務嫻熟,在 1913 年 3 月施肇曾離任后,升任上海交行行長,幾年內將上海交行打理得有聲有色。他也可謂躋身上海金融界的頂層,在報紙文獻中,多與后來成為著名銀行家的宋漢章、張嘉璈等人并提。
2
當街遇刺身亡,滬上俱為驚動
上海交行最初在外灘 13 號海關大樓租用房間辦公
1916年是張思仁在上海交通銀行行長任上的第4個年頭,盡管京兆的政治爭斗仍是風云萬變,但上海卻不憂兵禍,算是經濟恢復發展的好時候,上海交行的業務亦做得有聲有色,與中國銀行并踞業界鰲首。此時張思仁年四十四歲,正值壯年,有一妻二子四女,夫妻二人與未婚子女一家人居住在法新租界長浜路(今延安中路)陸家觀音堂對面購地自建的華慶里四號新屋。
1月8日下午兩點,張思仁乘著自備的轎式馬車從交通銀行出來,赴英租界斜橋總會,后又前往滬海道尹公署會晤時任道尹的周晉鑣(字金箴),繼而他準備回一趟家,晚上或將再返回行內,可謂日程滿滿,碌碌繁忙。
正當下午四點左右,馬車行至法租界、英租界接壤的薩坡賽路(今淡水路)、巨籟達路(今巨鹿路)轉角時,路邊兩名身穿大衣、頭戴西洋帽的男子忽然沖出,截住馬車去路。二人從身側摸出手槍,從馬車的左側及后側連擊五槍!馬車左邊的玻璃窗被擊成粉碎,前窗的玻璃也有兩個槍洞。馬夫王春喜聽到主人張思仁說“有人謀害”,言尚未畢,就被擊中要害,倒在車中,又告訴馬夫速駛回英租界的仁濟醫院。然而待車至仁濟醫院的時候,張思仁已經氣絕身亡,醫生亦回天乏術矣。他身中兩彈,一彈傷及左臂,另一彈從左肋打入,至右前胸穿出,致其死亡。
案情相關地圖示意(底圖為1917年金風社發行《最近實測上海新地圖》)
得手后,兩名兇手立即逃竄而去,但在前方駕車的馬夫王春喜和立在車后的小馬夫顧雙全都清楚地看到了兇手的面貌和作案過程。案情惡劣,關系重大,驚動了公共租界工部局捕房的督察長麥高云,他帶著捕房西探總目偕同華探,至醫院查看情況,隨即派遣下屬分區捕房老閘捕房的中西包探,前往出事地點調查,并與法界捕房溝通。
另一方面兇手奔逃之時,一名法捕房的越南巡捕正巧遇到,追捕在后,恰又有一名華界偵探乘坐著人力車迎面而來,看到這種情形,知曉有案發生,立即下車幫助擒獲一名兇手,并搜出了一把新式手槍,而另一人卻逃走無蹤了。被抓的兇手收押于嵩山路捕房,后又押解至大自鳴鐘捕房(法界總巡捕房),以待審訊。
1862年,法國人成立了管理上海法租界的市政機構——公董局,在公館馬路(今金陵東路)建造了公董局大樓。當時的公董局相當于公共租界的工部局,是舊上海法租界最高的市政組織和領導機構。1865年,公董局大樓落成后,中央捕房(法租界總巡捕房)遷入其中 ,即 大自鳴鐘巡捕房。
道尹周晉鑣聽聞消息后,電告租界的會審公廨,免去了尸體檢驗。人已故去,傳統上講求入土為安、落葉歸根,以保體面,張之尸身便被抬回了他在華慶里的住宅,備棺成殮后,送到了紹興會館暫停著,待日后運回原籍海鹽安葬。
出了此等大事,上海的銀行業界大為震動,上海交行更是一時間兵荒馬亂。副經理徐驥接到了仁濟醫院的電話,連忙趕至醫院探視,又詳細詢問了馬夫事情經過。隨后,他急電交行北京總行和總管理處,告知案情,并電告各省分行。善后處理不提,最大的問題是總管理處極為看重的上海交行該交由何人執掌?
最初,上海中國銀行經理宋漢章接到財政部、交通部來電,在行長出缺時協助上海交行,接電后他立即前往交行,穩定人心。原希望請他暫時兼代行長,但中行事務繁多,加上兩行之間實際存在的競爭關系,這個提議顯然不切實際。繼而又想到了前任經理倪錫疇,但他亦以年老力辭不就。最后,總管理處還是決定令副經理徐驥會同洋經理史拉克代行行長職務,會商辦理善后事宜,待總管理處選派行長后,再行交接。此外,上海地區的軍政長官對于此案俱是關切,派員問詢查緝,紛紜雜沓,但另一名兇手仍就此下落不明了。
3
庭審謎團眾多,蜚言莫衷一事
上海公共租界會審公廨的辦公樓
此一樁案件,可謂天降之禍,上海新生的銀行界之重要人物,竟當街就被害了性命。兇手是因私怨起意,還是因政爭而為?背后有否主使,何人教唆?被害者張思仁或許心中有數,但他已身亡,要尋求這來龍去脈,抓到的那名兇手成了重中之重。京城高官、滬上名流、市井小民,一時間都關注著這樁案子,畢竟此刻時勢之微妙、被害者身份之重要,如何讓人不浮想聯翩?
據那名被抓的兇手供稱,其名為劉玉順,年紀三十多歲,是山東人士,在一洋人家做侍者。月初時,他遇到某營營長,名為張希仁者,告訴他張思仁“作事不公”,想要暗殺他,問劉玉順敢不敢去行暗殺之舉,并許諾他事成之后保他當上營長。劉玉順心動應允,便向東家告假外出。1月8日早上,劉玉順從張希仁這里收到了一支手槍,張希仁還派了另一個叫王怡成的人一起前去,并講好由王怡成開槍,暗殺地點選在了他稱之為華界、公共租界、法租界的交匯之處,以便脫身。法租界第一次擴界后的西界本為重慶路(地圖上南為白爾路)一線,以此往西本為華界,但法租界“越界筑路”持續已久,1914年法租界再次擴界,西至徐家匯的大片土地實際上已歸入法租界,因此他被法界巡捕當街抓住,也不算意外。
至于這位張希仁究竟為何要行此暗殺之舉?劉玉順供稱,他曾聽到張希仁和別人談到,有兩個姓王的人,有六萬兩銀被張思仁“吞去一半”,為泄此憤,決定將他暗殺。但再往深入問,劉玉順既不知曉那兩人的姓名,也不知更多內情了。這張希仁有沒有抓到?屬哪方勢力?行長張思仁“吞款”之事是否確實?是何來龍去脈?《申報》上再無消息,這宗震動京滬官場、銀錢業界的大案,以兇手引渡到華界政府而草草告終。
早期的南京路
雖然當時社會動蕩,暗殺行刺之舉層出不窮,但是蕓蕓大眾對這樣的結論顯然并不滿意,總覺得這樣身居高位者當街被害,該因著一些國家大計,絕不肯承認是二三無名之輩記恨蠅頭小利而報復,便有不少流言甚囂塵上。
當時上海流行的黑幕小說里頭頭是道地寫,張思仁是受到革命黨人的報復,概因交通銀行沒收了海外回來的革命黨經費五萬元,又“恃袁政府勢力”對黨人的威脅恐嚇“一笑置之”,因而在次日就被其殺害,殺一儆百,而便于黨人敲詐。小說之言,為吸引人眼球,不足采信,但也體現出了當時社會上的一種猜測。此外,有當時任職于上海中國銀行的職員回憶道:“張是袁世凱的親信”。1902年,北洋大臣袁世凱奏準電報收歸官辦,并在次年被派為督辦電政大臣,張思仁這時很可能是袁的直接下屬。而張思仁被刺的時間,恰恰是袁世凱倒行逆施,推行洪憲帝制的高潮,這不免讓人揣度此案是否與革命黨人反袁斗爭的激化有所關聯?
然而也有另一種風言猜測,卻指袁世凱是暗殺張思仁的幕后黑手。嚴復在信函中談及袁世凱好用詭計以鏟除異己,乃至暗殺心腹以滅口,以至于諸多刺殺之案“海宇嘩然,皆以為洹上所主使”,張思仁案便被列為其中一例。有人推斷,張思仁或是違逆了袁世凱的心意、或是為他操辦了什么大事、運作了重要財務得知了什么重大的秘密,以致被刺殺滅口。
是耶非耶,當時人亦不知真相,況乎今朝?張思仁被刺案的真相如今已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在社會混亂動蕩的舊中國,暗殺之風盛行,而人命輕如草芥,世事瞬息萬變之間,這位帶領上海交行業務節節攀升,但政治立場卻頗有可疑的行長,很快便消失在了歷史的敘事中……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