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iPhone 17 Pro 的渲染圖在各大社交媒體流出,原本精致的玻璃背板上,突然凸起一道橫貫機身的黑色長條,三顆攝像頭像被按扁的圍棋子嵌在左側,右側孤零零吊著閃光燈和激光雷達,活脫脫像被手術刀劃開的傷口。有人說:蘋果這是抄小米 11 Ultra,數碼蓋飯覺得小米 11 Ultra比這個iPhone流出來的設計圖好看。
但很快,我在配件廠商的朋友圈看到了商機。有個深圳華強北的朋友發了條動態:"iPhone 17 Pro 鏡頭貼打樣完成,支持私人定制,3 天出貨。"配圖里的鏡頭貼像塊可拆卸的紋身貼紙,左側鏤空三個圓孔對應攝像頭,右側用漸變色遮蓋突兀的傳感器,最絕的是中間還能印上用戶的名字縮寫。
從 iPhone 4 的不銹鋼邊框到 iPhone X 的劉海屏,蘋果向來擅長用爭議設計制造話題。但這次的橫向矩陣 DECO 顯然玩脫了—— 對比小米 11 Ultra 的小窗副屏,iPhone 17 Pro 的攝像頭模組既無實用功能,又破壞了機身對稱性。
配件廠商的反應堪稱教科書級商業嗅覺。去年 iPhone 16 Pro 的鈦金屬邊框劃傷事件,催生了「納米鍍膜」產業鏈;今年的鏡頭爭議,則讓"模塊化裝飾"成了新風口。我在電商平臺搜索"iPhone 17 Pro 鏡頭貼",已經出現了 300 多個預售鏈接,價格從 9.9 元的透明 PVC 貼紙到 299 元的碳纖維紋理貼應有盡有。有個賣家甚至推出"AR 互動貼",用手機掃描貼紙會觸發動態光影效果。
根據 Counterpoint 數據,全球手機配件市場規模在 2025 年將突破 2000 億美元,其中第三方配件占比達 78%。蘋果每年通過 MFi 認證抽成 30%,卻低估了用戶對個性化的渴望。就像有人愿意花 3000 元給手機換個定制外殼,在科技產品同質化的今天,用戶更愿意為"表達自我"買單。
當影像系統的升級只能靠像素堆砌,蘋果似乎陷入了"創新疲勞"。有工程師朋友透露,iPhone 17 Pro 的散熱系統沿用了 iPhone 15 的設計,所謂"均熱板"不過是把石墨片加厚了 0.3 毫米。這種「擠牙膏」式的升級,讓配件廠商有了更多補位創新的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