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4月22日電 (高清揚)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的進展和成效。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在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情況如何?
在回答人民網的提問時,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副庭長郃中林介紹,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于2019年1月1日成立后,負責集中審理植物新品種二審案件。6年來,共受理此類案件659件、審結544件;同期全國法院新收植物新品種一審民事案件3100件、審結2877件,均較法庭成立前大幅增長。
數據顯示,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審結植物新品種案件167件,品種權人勝訴達90%。法庭成立以來,已在10多起案件中適用懲罰性賠償,占法庭適用懲罰性賠償案件的1/3以上。品種權人維權積極性和勝訴率均明顯提升。
在細化裁判規則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制定、修改3部有關植物新品種保護的司法解釋,發布4件指導性案例,連續5年發布覆蓋民事、行政和刑事審判領域的人民法院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5批65件,并均已納入人民法院案例庫。
在構建大保護格局方面,最高人民法院認真落實與農業農村部簽署的合作備忘錄,加強信息溝通和業務交流,推進行政執法和司法審判有效銜接。
對于下一步工作安排,郃中林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將不斷強化懲罰性賠償制度實施,完善品種權案件技術事實查明機制,持續加大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進一步強化行政司法銜接配合,形成打擊種子侵權的強大合力;重點研究生物育種、實質性派生品種的保護等法律適用新問題,聚焦前沿復雜案件,確保育種創新科技成果得到及時充分保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