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尤其是農村的,大部分人其實都是超生的,而當年實行的計劃生育,力度也是相當之嚴苛,據家里老一輩人講,即使是懷孕了,也要拉去“打了”,而像家里值錢的東西,基本上計劃生育的人過來,會全部給你拉走,我們村老李家里,當年家里養了一頭豬,結果把豬都給拖走了。
自從計劃生育被寫入憲法之后,巨額的罰款,強制結扎,這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情了,我家大叔家里,生了三個孩子,銀行卡里的錢,都是直接給劃走。
如今,政策已經改變,生孩子不但不罰款,很多地方還有獎勵,什么生育大禮包,以及生育津貼,這些在以前想到不敢想,短短10年之間,就出現了兩極反轉,而這對于85后、90后來講影響最大,他們成為了獨生子女的主力軍,而以后贍養老人的負擔,也會更重。
除了生育政策之外,還有一個政策,也發生了明顯的改變,那就是土地政策,大家可還記得,退耕還林,在1999年到2020年,這個正處于退耕還林期,像在我們村里,更是有封山育林等多個舉措。
當年對這個人們也是怨聲載道,像我們村里,開門就是山,四面都是山,還退耕還林,現在是真的變成了大森林了,我一城里的表弟,到我們村里,每次,都說是進了深山老林中。
而隨著2021年,土地政策也開始出現了變化,從退耕還林,直接變成了退林還耕,也是出現了兩極反轉,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從超生罰款到鼓勵多生,從退耕還林到退林還耕,究竟發生了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為啥會出現兩極反轉的一個情況。
先說一下生育政策,從1982年到2011年,當時人口壓力大,而且資源也相當的緊張,為了能夠持續發展,控制生育成為了發展的必要手段,而在2018年,新生兒的數量,還是斷崖式的下跌,60歲以上人口更是年突破2億,這就表明,這個政策之后,老齡化危機開始出現。
社會發展,需要大量的青壯年,他們是社會的主力軍,而隨著這個年齡段人口減少,老年人增多,社會發展就會受到限制,因此,生育政策改變,其本質是"控制人口數量"轉向"優化人口結構",從而來應對老齡化危機。
土地政策的改變,則是因為在1999年到2020年之間,水土流失比較的嚴重,甚至每年都要投入巨大的金額來治理,因此不得不出臺退耕還林的一個政策,這也使得部分農民因種糧收益低棄耕務工。
如今隨著森林覆蓋率的提升,而且糧食安全變得越來越重要,那么退林還耕,也就成為了新的趨勢。
而這個政策的轉變,體現的是"生態治理"與"糧食自給"的優先級切換。
這些政策的轉變,也可以反映國家對民生的一個重視,不同的階段,應該對應不同的政策,做出適當的調整,這樣才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