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風拂過連片煙田,機械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煙農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臉上洋溢著對豐收的期待。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以黨建破土地困局,用智慧賦能服務,多元種植拓增收路,繪就出一幅土地煥新顏、產業破繭飛的鄉村振興長卷。
黨建引領破局土地碎片化
營丘鎮阿陀村煙農呂磊蹲在田埂上,望著眼前連片成方的煙田,感慨萬千:“以前,這些地零零散散,就像打補丁一樣。如今有了合作社,小田變成了大田,農機終于能放開手腳干活了!”在他身后,深松機正來回穿梭作業,翻起層層砂土,仿佛在書寫鄉村振興的新注腳。
圖為挖掘機正在開展煙田深松作業。
曾經,土地分散是制約煙葉產業發展的一大難題。由于家家戶戶的土地面積狹小,農機無法進入,先進的種植技術也難以落地,導致種煙就像“繡花”一樣,既費時費力又費錢。對此,昌樂縣局(分公司)以大力推行“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模式破局,通過科學規劃煙田布局,統籌篩選生態條件優、輪作基礎好的地塊,規范土地流轉程序,實現了土地的集中儲備、有效掌控和合理配給,推動形成了“煙田連片成方、規模作業有序”的良好局面。
智慧賦能促進服務再升級
“一機在手、經營無憂”。據企媒創氪獲悉昌樂縣局(分公司)以“數字化”為突破口,巧用“智慧煙葉”App小程序,將農服、機械、勞動力等資源在線整合,形成了“資源池”與“服務網”。煙農們只需輕點手機屏幕,就可以預約農機作業、技術指導、勞動用工等服務,真正實現了“一鍵下單、全程托管”。
煙農王朋云笑著展示手機里的訂單記錄:“過去請農機手要靠熟人介紹,現在在平臺上比價下單,既方便又省心。” 同時,“智慧煙葉”App還能實時監測煙田墑情、進行病蟲害預警,為煙農提供精準的種植方案。自平臺上線以來,服務響應時間大幅縮短,畝均減少用工成本200元左右。
數字化賦能生產,還實現了煙葉生產全程可追溯,從育苗、田管、澆水、綠色防控到采烤等環節的數據都被記錄在鏈上,確保了生產管控更加精準,煙農服務更加到位。
多元融合拓寬增收新路徑
產業融合的春風,吹活了鄉村經濟。近年來,昌樂縣局(分公司)積極探索“煙葉+ 蜜薯、煙葉 + 丹參、煙葉 + 金銀花”等多元化種植模式,有效激活“煙葉+”多元經濟,進一步拓寬了煙農增收渠道。
紅河鎮下皂戶村煙農孫洪峰是多元種植模式的受益者之一。他原本只種植煙葉,收入來源單一,加之收購結束后,煙田進入閑置期,土地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2022年,孫洪峰開始嘗試輪作紅薯,在他的精心種植和管理下,取得了不錯的收成。 “‘一地兩種、一地兩收’,成本少了,收入多了,很靠譜。” 他難掩喜悅地說道。
圖為北展趙家淳于村“烤煙+油菜”種植模式。
“煙葉 + 油菜”模式也別具特色。煙葉采烤后搶種油菜,油菜收獲后再栽煙苗,讓土地“全年無休”卻越種越肥沃。同時,油菜的種植還延伸出了油菜花觀光等增值業態,構建起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金葉逢春處,沃野起歡歌。昌樂縣局(分公司)在希望的田野上揮毫潑墨,以黨建為引領,破除土地碎片化桎梏,讓煙田連片成方;以智慧為紐帶,構建數字化服務網絡,使數據賦能生產;以多元為翅膀,探索煙葉輪作經濟,讓土地全年生金,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壯麗詩篇。(劉亮亮、蔡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