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現在的中國樓市,不是“低迷”那么簡單,而是徹底進入深度調整期。全國二手房均價較2021年高點下跌30%,三四線城市部分房價甚至腰斬,連“神盤之地”上海、深圳都出現明顯下跌。與此同時,全國住房庫存高達7.4億平方米,二手房掛牌數量突破1.9億套,房子不缺了,甚至可以說是“堆”出來的。
而這種局面背后,最先受影響的不是剛需,而是“多套房家庭”。數據顯示,全國約45%的家庭擁有兩套及以上房產。這些人接下來的處境,可能遠比想象中更難。
難題一:房產“縮水潮”全面爆發,財富打了對折
你還以為房子值錢?別做夢了,房產的“縮水時代”已經來了。以上海閔行區高興花園為例,高點9.6萬/㎡,如今4.8萬/㎡,整整腰斬。過去大家說買房抗通脹、保值、升值,現在這些話聽起來就像“年代童話”。對那些資產80%壓在房子上的人來說,這是一次沉痛的財富蒸發。
過去幾十年,房產一直被視為最穩健的投資方式。房價只漲不跌的觀念深入人心,不少家庭把大部分積蓄都投入到了房產中。然而,如今市場形勢急轉直下,房價下跌讓這些家庭的財富大幅縮水。原本以為可以依靠房產實現財富增值,現在卻面臨著資產貶值的困境。
難題二:持有壓力越來越大,收入跟不上,房貸壓垮人
曾經,大家拼了命買房,是因為相信“漲”,但現在,你敢買嗎?還能扛多久?看看鄭先生的故事,2019年拿出150萬首付,貸款300萬買房,到2025年,公司裁員,失業兩個月,房貸追著要,收入歸零,壓力爆表。這不是個例,在收入縮水、房貸不減的雙重夾擊下,多套房家庭的抗壓能力正在被一點點“榨干”。
對于很多多套房家庭來說,房貸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房價上漲時期,他們可以通過房產增值來彌補房貸壓力,甚至還能獲得一定的收益。但現在房價下跌,房產不僅不能增值,反而可能貶值,這就使得房貸壓力變得更加沉重。如果家庭收入出現波動,比如失業、降薪等,那么房貸就會成為壓垮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難題三:想賣?沒門!多余房子變現幾乎“卡死”
新房賣不動,二手房更難出手。看看這些城市的二手房掛牌量,重慶逼近34萬套,武漢、西安、合肥均超20萬套,廣州17萬套,北京13萬套。在一些熱門小區,每個月新增掛牌幾十上百套,想賣房得排隊、降價、拼命“砍中介費”。別說變現賺錢,現在能賣出去都算運氣不錯。
在樓市深度調整期,二手房市場供大于求,買家選擇余地大,賣家只能不斷降價。而且,隨著房價下跌,買家對房產的估值也在降低,這進一步增加了賣房的難度。對于多套房家庭來說,想要變現幾乎成了一種奢望。
難題四:“以租養貸”?現實狠狠打臉
你可能聽說過這種操作,房子不怕買多,租出去還貸款就行。可現在,這條路越來越窄。租金在跌,一線城市也在跌,人口凈流出的城市根本租不出去,保障房大批上線,直接搶走租房需求。結果就是,房子租不出,租金低到還不起貸款,房東變“房奴”,租戶像“甩手掌柜”。過去靠房產吃利息、賺租金的人,這條財富之路,已經堵上。
“以租養貸”曾經是不少多套房家庭的選擇,但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這條路已經走不通。租金下跌、租房需求減少,使得房東不僅難以通過租金還貸款,還可能面臨租戶拖欠租金的風險。
房子不再是“穩賺不賠”的金磚,多套房不是“資產”,而可能是“負債”。真正決定財富安全的,是認清趨勢、提早準備。對于擁有多套房的家庭來說,現在是該做出選擇的時候了,是繼續幻想反彈,還是及時止損,是死守房產不動,還是優化資產結構,是被動承壓,還是主動突圍。
樓市的新劇本已經悄悄換了,多套房家庭面臨的難題越來越多。在這個深度調整期,多套房家庭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資產結構,做出明智的選擇。是繼續持有房產,還是及時止損,是優化資產結構,還是尋找新的投資方向,這是每個多套房家庭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樓市的大局已定,多套房家庭將面臨諸多難題。房產“縮水潮”全面爆發,持有壓力越來越大,想賣房幾乎“卡死”,“以租養貸”也走不通。對于多套房家庭來說,現在是該做出選擇的時候了。是繼續幻想反彈,還是及時止損,是死守房產不動,還是優化資產結構,是被動承壓,還是主動突圍,這需要每個多套房家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明智的決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