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姝蕓
日前,二〇二五“國際中文日”在北京啟動。圖為啟動現場。 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供圖
日前,2025“國際中文日”活動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辦,多國駐華使節、國際組織代表、在華留學生等700余人共同慶祝該節日的到來。
“國際中文日”源起于“聯合國中文日”,是由中國倡議發起、國際社會共同參與的一項語言文化交流活動。從2020年首次舉辦以來,全球160多個國家的1000多家教育文化機構參與。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中文日活動,向全球中文學習者、中國文化愛好者展現中國語言文化之美。
系列活動體驗中國文化
在精彩的中國民樂表演中,2025“國際中文日”啟動儀式拉開帷幕。今年的“國際中文日”以“中文:穿越時空的禮物”為主題,由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攜手中文聯盟倡議發起,希望中文帶給各國友人更多歡樂和機遇。
“國際中文日”主場特別設置系列活動。其中,“青年文化體驗阛阓”旨在讓各國青年學生在游戲中充分感受中文魅力,包括詩詞飛花令、成語飛揚、甲骨文翻翻樂、古風華裳等趣味闖關游戲,以校園集市的形式呈現,吸引了不少人參加。
“齊天大圣孫悟空!身如玄鐵,火眼金睛!”兩名來華留學生正在給《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電影配音,這正是“青年文化體驗阛阓”游戲之一。正在給孫悟空配音的俄羅斯留學生安東告訴記者:“我看過這個電影,配音不僅可以讓我練習中文,還可以進行角色扮演,我非常喜歡。”
“成語飛揚”游戲也相當受歡迎。即便下著小雨,也有許多外國留學生撐著傘排隊參與。這個游戲需要向一塊寫著不同漢字的墻板扔沙包,2分鐘內,把按順序投中的漢字拼出一個完整成語。“一望無際”“海闊天空”……為了獲得游戲勝利,許多學生在排隊時就提前“布局”,輪到自己時,幾十秒就能闖關成功。
“我學習中文有5年了,最喜歡的就是成語。”來自非洲的坎西梅說,“因為成語和中國歷史有關,而我喜歡聽中國古代的故事。我還喜歡古詩詞,印象最深的是李白的詩。”
在“古風華裳”活動場地前,不少留學生在一排古風服飾前挑選。一名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女生穿上漢服拍照留念,“我專門選了這套衣服,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在中國代表喜慶、吉祥,希望給我帶來好運”。
除了文化體驗活動,講座和展覽也同步舉行。其中,“看見中國——紋樣與色彩:中華工藝之美”科技文化展從文物紋樣的符號價值、科技價值、審美價值等展現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春山可望”書法作品展,展出由中國書法名家圍繞中外交流合作、文明互鑒和人民友誼等主題創作的書法作品。
“展覽的每一部分都讓我大開眼界。”一名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贊不絕口,“我試過用毛筆寫字,太難了。今天看到這么多書法作品,又學到了字體知識,很難得,我會推薦其他留學生來參觀。”
“學中文為我打開新世界”
“來中國之前,我一直在西班牙,對世界充滿好奇。”活動現場,一名身穿馬面裙的女孩熱情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在這里,我認識了許多國家的人,學中文為我打開新世界。”女孩的中文相當流利,她是第14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全球總冠軍光潔。
光潔說,她從11歲就開啟了學習中文的旅程。“一知道西班牙托萊多有了孔子學院,我就讓父母帶我去了。我的中文老師給我取名叫‘光潔’,因為我的原名Lucia即為‘光’的意思,‘潔’代表純凈,我很喜歡這個中文名字。”
提到“漢語橋”比賽,光潔記憶猶新:“能拿到‘漢語橋’冠軍,就可以來中國上學,這是我十分期待的事。這個比賽真的很難,有來自世界各地中文水平很高的選手參加,當時我很有壓力。不過,這也鞭策我精進自己的中文水平。”
光潔現在是北京大學的一名學生。“我在北大中文系學習漢語言文學。現在除了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這兩門課外,其他課程我都和中國學生一起上。”光潔說。
提到對中國的印象,現場許多外國留學生有話說。安東說:“假期前,我就會做好安排。我喜歡了解中國有趣的地方。我去過上海、武漢、成都等城市。非常喜歡廣州,因為那里的早茶很好吃。”
坎西梅則對陜西西安印象深刻。“西安是很有名的歷史文化古城,適合我這個‘歷史迷’,我去了秦始皇兵馬俑、大唐不夜城。在中國旅行,我經常能感到當地人的關懷,這成了旅途中溫暖的回憶。”
坎西梅說,她還會繼續學好中文,想要了解中國這片廣闊土地上更多有趣、美好的事情,之后可以和更多人分享中國文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