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傳統武術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在沁陽,有這樣一位武術傳承者——沁陽市武術協會副會長拜兵,三十余年來,他心無旁騖,深耕傳統武術領域,致力于武術文化的研究與推廣。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他創新性地提出“新健康”理念,在社會上收獲了廣泛的認可與贊譽 。
“在我十一二歲的時候,經常看到本街河邊有一群人,有打拳、練刀練槍的,場面非常熱鬧而又有氣勢,使我非常向往。”拜兵回憶道。就在1983年,他跟隨本街有名的查拳名師丁保善老先生學習查拳。經過勤學苦練,拜兵迅速掌握了查拳的基本套路和練習要領。在1997年,拜兵偶然結識河北邯鄲大名縣意拳、楊氏太極拳大師司鵬先生,并投師于司先生門下學練意拳站樁、楊氏太極拳二十余年,武學造詣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意拳站樁強調‘以意導氣,以氣運身’,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調節身心平衡,而楊氏太極拳則注重柔中帶剛、動靜結合,適合不同年齡段的人群練習。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傳統武術,強身健體,我開始教我身邊的朋友、街坊鄰居。”拜兵說。
2020年起,拜兵以“意修國術講堂”為平臺,將傳統武術思維與現代體育運動方法相結合,開創性地提出“新健康”理念,旨在通過科學、系統的訓練方式,幫助現代人提升身體素質、改善亞健康狀態。他先后開辦了多期意拳站樁、楊氏太極拳培訓班,教學方法深入淺出,既保留了傳統武術的精髓,又融入了現代科學訓練理念,使學員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要領,收獲健康。
“我練武術五年了,學了太極、站樁、太極刀。通過鍛煉,整個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精神也好了,我的朋友們看到我都說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學員蔡梅感慨道。
在健康中國戰略的引領下,傳統武術正以嶄新的姿態融入現代生活。拜兵的探索與實踐,不僅為沁陽武術文化的傳承開辟了新路徑,也為大眾健康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
“未來將繼續以“意修國術講堂”為基地,擴大培訓規模,通過走進社區、學校,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武術的養生價值和文化內涵,為推動全民健康和傳統文化傳承貢獻力量。”拜兵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