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在濱州生產的赫氏近鳥龍復原模型作為國禮,送給了法國總統馬克龍。
誰是這份國禮的創造者?
他是壁畫家張余房以及他帶領的海百合古生物復原團隊——山東海百合環境藝術有限公司。
這個人和他的工廠并不出名,許多濱州人甚至都不了解。但親眼見過的人都會震驚:這里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的古生物科學復原基地,一個“恐龍夢工廠”。
位于濱州無棣的海百合復原基地,甚至連車間里的半成品都顯得異常高端——各種恐龍復原模型隨處可見,從翼龍、棘龍到霸王龍,身長動輒幾十米,游客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中生代。
為什么制作恐龍模型?
張余房解釋說,海百合專注于古生物復原模型的制作。人們對恐龍的認知大多來自電影,將中國大地上的恐龍進行復原具有重要意義與價值。
“中國已命名350余種恐龍,是全球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我們有著名的熱河生物群,有羽王龍、山東龍等,不過很多人以為恐龍都是外國的。”張余房指出,齊魯大地上有許多重大恐龍發現,如最早命名的鴨嘴龍類——中國譚氏龍、師氏盤足龍;新中國成立后發掘的第一具完整恐龍化石骨架——棘鼻青島龍、世界上最大的鴨嘴龍類恐龍——巨型山東龍等。
張余房的夢想是通過科學復原,既可以幫助人們探索生命之源,還能將更多中國恐龍推向全球。
這個恐龍夢工廠的實力如何?
張余房,壁畫專業出身,曾在北京等地從事壁畫、博物館展覽創作,逐漸組建起了一支年輕的美術設計制作團隊。十多年來,他們專注于古生物復原和恐龍模型制作,堅持最嚴謹的科學復原,涉及多個科學領域。海百合的成功也得益于中國頂尖古生物學家的支持。例如,“赫氏近鳥龍”就是由徐星院士等人命名,其研究填補了恐龍向鳥類進化的關鍵空白。這些學術研究成果也為海百合的產品創作提供了學術支撐。
海百合的作品已在全國各大博物館展出,包括國家自然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院等幾十家。海百合這個濱州團隊的終極夢想,是讓恐龍在中國大地“復活”,讓中國恐龍走向世界,讓我們的文化引領時尚。
記者 劉清春孫娜李前軍李振平通訊員高士東張燕 報道
來源:濱州日報
編輯:吳愛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