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磊 王海涵
近年來,安徽省檢察機關行政檢察部門圍繞社會保障領域中常見的工傷保險資格認定、兌付工傷保險金、超過退休年齡人員發生工傷后支付工傷保險等問題,加大行政生效裁判結果監督案件辦案力度,綜合采取調查核實、公開聽證等方式,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2024年以來共辦理該領域案件28件。
不在備案農民工名冊,能否享受工傷保險?
鐘某之前在建筑工地務工,2018年10月3日,在安徽某縣房地產項目工作時不慎受傷。一年后,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認定鐘某遭受的傷害系工傷。經鑒定,鐘某勞動功能障礙程度為一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承建該項目的某建安公司(以下簡稱“某公司”)按項目在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參加工傷保險,提交的農民工名冊中,鐘某當時不在其列。2020年8月,公司申請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支付鐘某的工傷保險,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以鐘某不在備案的農民工名冊為由,作出《告知書》,拒絕支付。
某公司不服,起訴至法院,訴請撤銷《告知書》,向鐘某核發工傷保險待遇。經過兩級法院審理,未獲支持。
某公司不服終審判決,向某縣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某縣人民檢察院經審查,提請某市人民檢察院抗訴。
檢察機關走訪后了解到,行政機關在其投保時,并未告知未備案名單的參保職工無法獲得工傷保險待遇的法律后果。接著又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了解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的相關規范性文件、參保程序、工傷保險待遇審核程序,隨后詢問案件當事人及相關人員,了解鐘某傷情和生活狀況。
某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認為,某公司以項目名義參保并繳納了工傷保險費,鐘某在參保項目保險期內發生工傷,應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某公司未及時報送備案名單并不必然導致職工工傷保險待遇實體權利的喪失,于是向某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隨后,某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再審判決,維持原審判決。
某市人民檢察院認為法院判決確有錯誤,召開了聽證會,經評議認為,仍有監督必要性,啟動跟進監督程序,提請安徽省人民檢察院抗訴。
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審查認為,按照項目方式參加工傷保險是主要針對建筑行業中流動性大、不能按用人單位參保的農民工提供的一種工傷保險。由于建筑業人員流動大的特殊性,對項目人員的流動備案登記,若只是參保人員變更,并不影響工傷保險法律關系的效力。不能因為勞動者個人信息未錄入建筑項目參保動態實名制管理平臺,就認定勞動者與社保機構之間的社保關系不成立,因此,建筑施工單位未及時報送備案登記并不必然導致勞動者工傷保險待遇實體權利的喪失。二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
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向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后,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決定提審本案,判決撤銷原審判決和某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告知書》,責令某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限期處理。
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四級高級檢察官高軍介紹,近年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因參保人員未備案登記拒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已引發多起訴訟,省人民檢察院先后對3起同類案件提出抗訴。安徽省人民檢察院牽頭與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就工傷保險訴訟專題會商,促成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出臺專門文件統一了全省以項目參保方式兌付工傷保險口徑,推動類案和解2件、改判1件,案涉工傷保險金目前已全部給付到位。
“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成為現實
程某之前在安徽某縣一家快遞公司工作,死亡后被認定為工傷。陳某等人作為近親屬,請求程某生前所在快遞公司支付因工死亡待遇。案件歷經勞動仲裁、一審、二審、再審,法院終審判決快遞公司支付陳某等人喪葬費、撫恤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59萬余元。
陳某等人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但是,這家快遞公司無可供執行的財產,法院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
陳某等人請求某市工傷保險管理中心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待遇,工傷保險管理中心以這家快遞公司未為程某辦理工傷保險為由,拒絕先行支付。
陳某等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歷經一審、二審、再審,法院終審判決駁回陳某等人訴訟請求。
陳某等人不服再審判決,向某市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某市人民檢察院審查后,提請安徽省人民檢察院抗訴。
安徽省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社會保險法中規定:“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發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逼渲?,“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應包括未參保和參保后未繳費兩種情形,是否參保不是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前置條件,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規定未參保的不利法律后果不應由職工承擔。
2023年8月,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向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鑒于本案法律適用爭論較大,且陳某等人經多年訴訟始終未能獲得相應工傷保險,檢察機關積極與人民法院、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會商,厘清本案法律適用問題,促進爭議實質性化解。
2023年11月,某市工傷保險管理中心與陳某等人達成協議,支付陳某等人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合計68萬多元。此后,撫養費每年審核后支付。
安徽省人民檢察院行政檢察部主任張克德表示,辦理行政訴訟監督案件,應全面貫徹行政訴訟法確定的“解決行政爭議”的立法目的,加強調查核實,針對案件法律適用問題和申請人的實質訴求,綜合運用抗訴、說法析理等方式,維護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
信息共享,暢通維權渠道
為了協同發力,安徽省人民檢察院聯合安徽省總工會召開聯席會議,簽署《職工勞動權益保障協作配合工作機制》,建立聯席會議、線索移送等八項機制,形成“資源共享、難題共解”的聯動工作格局。
依托工會“12351”熱線與檢察“12309”服務中心,建立勞動糾紛線索雙向移送機制,實現信息互通,碭山縣人民檢察院在縣總工會設立“檢護民生聯絡站”,打造“梨小哥‘檢察+工會’保障勞動者權益”品牌。2024年雙方共移送案件線索186條,聯合化解勞動爭議237件,調解成功率達81%。
此外,安徽檢察機關聯合工會開展“百千萬法律幫扶活動”,組織檢察官、律師等專業力量進企業、進社區,開展勞動法律宣講500余場,覆蓋職工10萬余人次。
為了實現數據共建,提升監督準度,安徽省建立了勞動者權益保護大數據平臺,整合勞動監察、仲裁、司法等數據8000余萬條,構建勞動者權益保護數據庫。蕪湖市檢察機關通過民事支持起訴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調取相關部門數據,甄選出需要支持起訴的勞動者討薪案件;廬江縣人民檢察院自創弱勢勞動者線索發現數據模型,快速辦結涉農民工權益保護監督案件。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