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柚花香滿城,最美人間四月天”。
4月20日,《金果謠》新書發布會暨“U見花開”農文旅推介活動在常山縣同弓鄉艾佳太公山胡柚基地熱鬧啟動。這不僅是一場文化盛宴,更是一次對常山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深度探索。
▲活動現場
以“柚”之名,專家學者、企業家、文藝界朋友和媒體共赴一場花事,在芳香四溢的胡柚林中賞柚花、品胡柚,感受濃濃的胡柚文化。在花香四溢的浪漫氛圍中,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金果謠》(周華誠著)正式發布。
▲現場揭幕
基地里,胡柚花恣肆綻放,在油亮翠綠的樹葉烘托下,簇簇白花格外耀眼?!斑^去,胡柚曾是山間野果,如今卻成為農民致富增收、不斷出圈的‘共富金果’?!督鸸{》是獻給故鄉大地的一曲長歌、常山文化底蘊的生動寫照。寫的不僅是‘讓胡柚走出大山’的故事,還包含了常山人民在謀求發展過程中的精神追求和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卑殡S著柚花香,周華誠侃侃而談。
一本新書,承載千年古縣的厚重底蘊;一頁篇章,譜寫鄉村振興的奮進之歌?!督鸸{》是一部以常山胡柚產業發展為主題的報告文學作品。周華誠以細膩的筆觸,以胡柚為脈絡,串聯起胡柚從田間到舌尖、從果品到文化的全景圖,既是一部產業發展的“成長志”,更是一曲致敬奮斗者的“交響樂”。通過文字,讀者將共同品味常山的生態之美、人文之韻,感受“一只果”如何撬動“共富鏈”。
正如浙江人民出版社總編輯趙波在致辭中講到的:《金果謠》所講述的,不僅是胡柚從“山野果”到“金果”的逆襲之路,更是常山人“選擇一條孤獨而光輝道路”的精神圖譜——無論是農業帶頭人的敢為人先、普通果農的感恩執著,還是常山縣各屆領導干部的“一任接著一任干”,這些故事都在告訴我們:真正的傳奇,從來不是偶然的奇跡,而是一代代人用熱愛、擔當與智慧,在時代的土壤中種下的希望。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金果謠》,不僅是為了一顆果實立傳,更是為了致敬那些在土地上默默耕耘、在農文旅推廣市場的奮勇拼搏的英雄們。我們相信,常山胡柚的“金果之路”,必將激勵更多人在共同富裕的征程上,以文化為魂、以產業為基,書寫屬于這個時代的壯美詩篇。
▲浙江人民出版社總編輯趙波發言
現場,浙江省作協詩創委主任、散文家孫昌建,浙江傳媒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濮波與周華誠一起,分享了胡柚文化與文學創作的碰撞與融合,感受常山農文旅融合的獨特魅力?;顒蝇F場還舉行了贈書儀式,常山胡柚產業發展中心、常山圖書館、新華書店、南孔書屋受贈圖書。
《金果謠》
作者 周華誠
出版日期 2025.04
https://e.tb.cn/h.6j8WfqvodmT7phk?tk=a7BJVXjkJiz HU287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以浙江的常山胡柚產業發展為主題的報告文學作品。作者深入采訪,精心創作,著眼于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與故事,重點書寫了當地在發展胡柚產業、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的壯闊情懷、奮斗精神和喜怒哀樂,反映了當地群眾追求發展的動人故事,深情歌頌了大地上的勞動人民。時代波瀾壯闊,每個人都在書寫自己的人生。
一顆胡柚的故事,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鮮活樣本,是持續深化“八八戰略”的生動實踐,也是中國廣大基層干部群眾共同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時代縮影。
周華誠,浙江常山人。稻田工作者,作家,浙江省首批“藝術鄉建”帶頭人。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十月》《散文》等刊物發表作品數百萬字,大量作品被《散文選刊》《散文海外版》等選刊收錄。出版作品《儀式》《不如吃茶看花》《德壽宮八百年》《野外的事情》《流水辭》《春山慢》《尋花帖》《廿四聲》《陪花再坐一會兒》《素履以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等30多部,其中《流水辭》被翻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野外的事情》入選“1978—2023中國散文60強”書系。作品獲三毛散文獎、草原文學獎、中國自然好書獎等。
↓ 點擊名片,關注浙江人民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