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網報道,中國有望超過歐洲,成為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的最大買家。報道稱,基于中國海關數據和俄羅斯經濟部的估算價格計算,去年前9個月,俄羅斯天然氣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向中國出口了237億立方米天然氣,同比增長近40%。該公司在同一時期向其他歐洲客戶輸送的管道天然氣量為225億立方米。據報道,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正通過“西伯利亞力量”管道逐步增加對中國的天然氣供應。該管道自2019年底啟用,設計年輸氣能力為380億立方米。
俄羅斯天然氣(資料圖)
與此同時,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表示,規劃中的俄羅斯至中國“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的路線還未確定,有可能會通過蒙古國。張漢暉大使指出,其中一條路線方案是修建一條通過蒙古國的天然氣管道,第二條則不需要過境蒙古國。從俄羅斯經哈薩克斯坦向中國輸送天然氣無法實現,他已經告訴了俄方:這樣做是“不現實”的。
至于為什么不現實,張漢暉也沒藏著掖著,強調哈薩克斯坦往中國運送天然氣的管道已經超載,無法再擴充容量,因此只能再建一條管道,那樣做的話成本會很高,畢竟地理距離是明擺著的。實事求是地講,這凸顯出中俄在管道建設方面的分歧。中俄兩國都想把這條管道早日建成,滿足各自的需求,唯獨在管道路線上爭議頗多。俄方先提出要讓管道過境蒙古國,后來俄副總理察覺到中方的反對,又提出可借道哈薩克斯坦輸氣,如今來看這個計劃再度被中方否決了。
這個關乎中國能源供應安全的大項目,立項好幾年了,之所以拖延到現在還未建成通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蒙古國反復變卦。作為一個夾在中俄中間,又把美國當作“第三鄰國”的國家,蒙古國存在諸多派系,在這個項目上各派激烈博弈,這就導致一直敲不定最終方案,整個項目就只能一再拖延。還有境外勢力一直在向蒙古國施壓,影響烏蘭巴托方面的決策,企圖破壞這個項目,最典型的就是美國。
天然氣管道(資料圖)
俄方境內部分有現成的天然氣管道,蒙古國西部地區以草原、山地為主,建設難度較低,中國境內同樣有現成的管道網絡。所以綜合來看,蒙古國路線路程最短、成本最低,也是過去幾年里中俄討論的主要路線。蒙古國四面與中俄交界,在能源、經濟等大部分領域,都對中俄嚴重依賴。過去推行“第三鄰國”戰略,無非是想要對沖中俄的影響力,但其地緣位置已經決定,蒙古國只要尚存一絲理智,就不會倒向美西方,更不會打中俄天然氣管道的主意,因為相應的后果他們根本承擔不起。
或許有人不解,既然中俄之間有直達的天然氣管道,為什么還要糾結找不找第三方呢?這就是運輸成本的問題了。從地圖上看,管道要是走蒙古國的話,路程是最短的,哪怕付個過路費,得到的利益其實也比直輸要高。而且,拉上蒙古國合作,有利于加強中俄蒙之間的友好關系,尤其俄羅斯因為烏克蘭問題,跟歐洲已經撕破了臉,更需要拉攏周邊國家,穩定自身的形勢。
蒙古國(資料圖)
按照計劃,“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每年可以運輸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這幾乎填補了俄方失去歐洲市場的空缺,難怪俄方如此重視。不管最終選擇哪條線路,中方的回應都給俄羅斯吃下一顆定心丸,為中俄伙伴關系再上一道保險。在國際局勢瞬息萬變的當下,中俄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合作已經不止是單純的管道項目,更是兩國在全球經濟動蕩的背景下,做出的有利于兩國乃至全球發展的正確選擇,甚至可能成為反抗美國霸權的重要里程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