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想搞垮中國的圖謀,還沒開始就已被中方識破,從今年1月份開始,中方的各種動作就是在未雨綢繆,為今天中美全面打響博弈而提前埋下伏筆。
如果說中美兩國政府對今天所發生的一切早有預案,那么特朗普明顯是賭輸了,他低估了中國絕不妥協的決心,依舊在用7年前的目光審視中美關系,但這并不意味著美方不會留有后手。
博弈一旦開始,即便結果是談判,也要等分出勝負之后,而誰會是贏家?
首先我們來看兩則消息,其一是第一財經報道的位于舟山波音完工中心的一架波音737 MAX飛機返回美國西雅圖,而今年3月份剛有一架波音飛機返美。
其二是《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中國自今年一月起便停止預約采購美國生產的大豆和玉米,同時對來源自巴西等國的大豆進行增購。
這兩則消息充分證明了中國在反制準備上早有預案,而在特朗普4月2日宣布加征全球“對等關稅”之后的幾個小時內,中國便率先打響反制第一槍,且反制精準、內容涵蓋之廣,可以看出是早已擬定的。
進口農產品與波音飛機,本就是中美之間兩筆較大的交易,而且是事關國家戰略安全的商業行為,如今也自然而然成為博弈的首輪焦點。
一方面,糧食安全向來是中方戰略安全的“基石”,多元化糧食進口渠道是一直在開拓的,美國農產品也曾占據相當地位,可惜的是對方并沒有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合作。
在特朗普大打貿易戰的同時,不少被視為“鐵票倉”的農業州們活躍的MAGA依然在高聲支持。
另一方面,中國市場曾提供波音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四分之一的總交付量,而波音依舊在附和美國政府的政治意識形態,在軍售等問題上頻繁打“擦邊球”。
目前來看,首輪遭到關稅戰波及的,既是對中美經貿往來有密切關系,重大利益牽扯的,也是對有損于中國民族感情、基本利益的嚴厲懲治。
與美方不同的是,中方并不尋求“脫鉤斷鏈”,也深知這在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并不現實,因此在展現嚴厲一面的同時,也對英偉達CEO黃仁勛的訪華之行給予高度回應。
這背后體現出的是中方依然堅守承諾,深化改開的道路不會變,對愿意正常經商的美企依然敞開大門。
不過,特朗普本人對黃仁勛此行也沒有作出負面評價,反而表達自己對黃仁勛的信任,釋放出樂意瞧見美國商人赴華磋商的意思。
由此可見,中美之間還是保留些微弱共識,而這一共識正是為之后的溝通與恢復合作奠定基礎。
這一切對于中國而言,僅僅是最壞的打算,只要提前做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準備即可。
對于特朗普本人而言,一切有種出乎意料的倉促感,從美媒曝出的各種“宮斗”新聞來看,似乎連高級內閣的草臺班子都不知所措,各種意見無法統一。
同時,美聯儲、資本與白宮之間的矛盾、聯邦與州政府的隔閡正愈演愈烈,而放眼全球,許多“盟友國”也比想象中更為強硬。
所有人不約而同讀懂了“強勢回擊”是應對特朗普政府經濟霸凌的最好辦法,當初執意打關稅戰的豪賭已經輸了大半,而隨著時間推移,美國或將迎來一場史詩級全方位的潰敗,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