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身心疲憊,往往是因為放不下心中的執念。
或許你會因為沒吃到想吃的東西,而抑郁難耐;或許你會因為丟了百十塊錢,而郁郁寡歡;又或許你會因為跟家人鬧了點別扭,而糾結不已……
這一切的一切皆因為自己的執念!善惡總在一念之間,成魔還是成佛,取決于你的內心。
唯有放下執念,想開、看淡、放下才能“守得云開見月明”!
01
放下得失,收獲平靜
得與失本就很平常。人生就是一邊得到,一邊失去。
當一個人能夠用平常心去看待生活的得失時,那他會得到很多意外驚喜。
王陽明曾說:“人生慌亂不堪,根源在于得失心太重。”
王陽明認為,世人為了能夠生存,就要不斷地追求很多物欲,以滿足自己的內心,包括金錢、名利、地位等等。
但是有些人“致良知”,他們在追求這些的時候不會深陷其中;而有些人則是一味地盯著那些身外之物,思想不自覺地被牽引,那必定就會感覺身心疲憊!
陽明心學的秘訣就在于“致良知”,追求他物的同時,能夠遵循良知的指引,才會擁有真正的平常心。
02
放下傷害,方能蛻變
人這一生就是一個不斷放下、不斷和解的過程。
當我們受到傷害時,不要沖動,更不要耿耿于懷,要學會放下,像王陽明那樣,笑對傷害,重新出發,最終蛻變為一代圣人。
明正德年間,朝野大亂,宦官當政,滿朝文武大臣都不敢站出來反抗的,王陽明則是第一人。
他這一上書,惹怒了宦官劉瑾,當眾被廷杖四十,打入大牢,后又被貶至貴州龍場擔任驛丞。
趕往龍場上任期間,又遭遇殺手暗殺,幸虧王陽明機智,才得以逃脫。他打算脫離俗世,不再過問世事。
但王陽明又碰到了之前認識的一位道長,道長聽完他的遭遇后,幫他算了一卦,得“明夷”之卦。意思就是得此卦象者,必先遭遇一些挫折和磨難,唯有勇敢跨越,放下傷害,才能在人生之路越走越遠。
王陽明聽完恍然大悟,也聯想到了自己的至親,因此他決定放下這些傷害,只身趕往龍場一帶,繼續自己的人生。
抵達龍場后,隨從生病,環境惡劣,鄉民排擠,但王陽明內心坦然,他用樂觀的人生態度去面對一切。照顧隨從,教化鄉民,自己也在不斷地修道,終于成功蛻變,悟道成圣了!
誰都曾被有意或無意地傷害過,面對這些,時間或許不是最好的撫慰劑,要想真正得到解脫,就必須打心底里放下!過去的傷害和痛苦已經過去,當我們看清生活的時候,就要有勇氣放下過去,卸下內心的包袱,去擁抱更加美好的未來!
03
放下我執,方得自在
“心是快樂的根”,王陽明的心學觀之一。心即理,天下沒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無私心就是無“我執”,放下“我執”便是道。
自心修養越深,受外境影響的程度就越小,心就越清凈,就越接近大道。
放下“我執”才能開顯明了萬般事物的智慧,所謂“不昧因果”,放下一切執著,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課。心即是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一切福田,從方寸中求,求人不如求己?!拔覉獭睆男纳袌讨陀袩劳纯?。
我們不能離開生滅法,另找一個不生不滅法,我們如果悟到空性,當下放下,我們就是不生不滅,就能證道開悟了。
要明白一切都是因果的顯現。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會產生相應的“果”。如果“因”是善的,那么“果”也是善的;如果“因”是惡的,那么“果”也是惡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會不斷“種因”,種“善因”還是“惡因”由人自己決定。
修心就是為了種善因,為了脫離外道。外道,就是永遠斷不掉我執,迷于外道,永遠都甩不掉對錯誤知見的堅固執著。
放下并不意味著妥協,而是在跟過去和解,讓心歸零,重新出發!放下意味著擁有,唯有一念放下,方能萬般自在!
◎本文轉自:“陽明讀書”,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