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特朗普是否會(嘗試)解雇鮑威爾,這個問題現在已經擺在了明面上。但說實話,我真沒太搞懂他的動機。
我們先把“特朗普到底有沒有權力罷免鮑威爾”這個核心法律問題暫時放一邊。4月1日,Tracy Alloway和我一起發布了一期播客節目,邀請到哥倫比亞大學的Lev Menand作為嘉賓,那期節目的標題是《未受華爾街關注的美聯儲的獨立性風險正在上升》?,F在嘛,可以確定地說,華爾街確實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了!當時節目的基本觀點是,如果特朗普罷免聯邦貿易委員會(以及其他類似機構)中民主黨委員的嘗試得到法律容許,那么理論上,美聯儲主席以及其他理事的職位也處在類似的不穩定狀態中。
我們先來說經濟層面。很明顯,特朗普想讓鮑威爾下臺,而且是越快越好。他在自己的Truth Social賬號上已經明確表達過這一點。上周五,白宮首席經濟智囊凱文·哈塞特也證實,特朗普確實有意撤掉鮑威爾。不過,特朗普是否真的會動手(撇開法律問題不談)還不確定。據記者 Colby Smith、Jonathan Swan和Maggie Haberman的報道,特朗普的顧問團隊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說服了他:如果他真的解雇鮑威爾,可能會引發金融市場更大的恐慌。所以眼下來看,他還沒有下這個決心。
這里值得指出的一點是,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往往會讓實體經濟付出真金白銀。舉個相對微觀的例子:上周,汽車租賃初創公司Turo宣布裁員15%,原因是IPO窗口徹底關閉了。股市下跌最終會帶來裁員,這就是現實。
好吧,我們暫且不談金融市場的動蕩??偨y當然希望利率更低——從各方面來看這都說得通。利率降低會讓車貸和房貸利率、企業融資成本更低,哪位總統不想要這樣的經濟環境?
但我們設想一下:如果特朗普真的解雇鮑威爾,換上一位聽命于他、上任就大幅降息的人——這對特朗普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
恐怕現在對特朗普(當然對所有參與美國經濟的人也是如此)最令人不安的圖表之一是:自“解放日”以來,美國股市出現明顯的避險拋盤,而長期國債收益率節節攀升。
上面這張圖大家可能已經看過很多次了,但關于“10年期收益率”,還是值得提醒一下。這個數據大體上是反映市場對未來10年美聯儲將如何調整隔夜利率以實現2%通脹目標的預期。
記住,美聯儲的政策利率主要影響的是短期借貸成本。所謂“長期”其實是無數個“短期”疊加而成。市場當前的信號是,假如其他因素不變,在“解放日”之后,聯邦基金利率未來10年會升到比之前預期更高的水平。
當然,私營部門的借貸成本通常是以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上的不同期限點位作為基準。我們以房貸為例,它是普通美國人與利率之間最直接的連接方式之一。房貸利率通常是在10年期美債收益率基礎上再加一個利差,所以自“解放日”以來,隨著10年期收益率上漲,房貸利率也隨之上升。其他金融工具則可能掛鉤曲線上的不同期限。
這里的關鍵點在于:即便美聯儲現在選擇激進降息,也無法保證那些真正影響實體經濟的利率就會同步下降。因此,即便采取行動,在短期內也未必能對實體經濟產生實質性拉動。
就理論而言,美聯儲確實有一套可以“機械性”壓低所有利率的工具,即所謂的“收益率曲線控制”。美聯儲可以直接進入市場,依靠其幾乎無上限的資產負債表,宣布買入所有收益率高于3%的美債。這么做的確可以讓市場利率壓下來。
但問題是,現在市場“集體智慧”給出的信號是:為了兌現美聯儲在通脹方面的承諾,3%的利率還遠遠不夠,至少要平均達到4.3822%。所以,如果美聯儲真的這么做,市場將會解讀為它放棄了控制通脹的承諾,從而導致美元顯著貶值。
這背后的邏輯其實很簡單。當前,美聯儲對持有美元的人做出的“承諾”是:你用美元購買的商品和服務每年最多只漲價2%。這聽起來很抽象,但值得停下來仔細想一想。人們總說美元不再“錨定”任何東西,其實并不準確。美元現在“錨定”的是一籃子商品。長期以來,由于美國政策制定者做得相當不錯,這一籃子商品的價格每年只略微上漲。一些人甚至覺得2%的通脹已經太高,但不管怎樣,這就是當前美元持有者與聯儲之間的“隱性契約”。如果美聯儲突然在實際行動中(哪怕是間接地)承認,這一籃子商品未來每年的漲價幅度將高于2%,那么美元將會顯著貶值。
學者Bruno H?fig、Iderley Colombini和Leonardo Paes Müller曾寫道,從歷史演變來看,美國貨幣政策的框架已從“金本位”演變成他們所說的“價格指數本位”。過去,美元可以兌換黃金;現在,它“兌換”的是由CPI或PCE這類價格指數所衡量的一籃子商品與服務。
你可能會說,這其實也沒什么新鮮的。畢竟過去幾年我們已經看到,美聯儲在實現通脹目標方面嚴重偏離了軌道。難道央行不是早就“違約”了嗎?
換個比喻來解釋也許更直觀。我個人特別討厭那種約飯遲到的人,真的會讓我抓狂。但遲到的原因其實有很多種。如果是因為地鐵壞了,那我也不能怪他們。如果是地鐵坐錯了方向,那我可能會覺得這人有點不靠譜,但也不至于立刻翻臉。不過,如果他遲到的原因只是因為“覺得守時不重要”,那就說明他根本不尊重你,而你可能也不想再當他朋友了。
2022年,美元對一籃子商品和服務的購買力大幅下滑,但對一籃子其他貨幣卻顯著升值。市場給出的判斷是——要么地鐵壞了,要么美聯儲搭錯了車。那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時期,美聯儲低估了供應鏈受沖擊的規模和財政擴張的影響。但說到底,全球幾乎所有央行都犯了同樣的錯,所以你知道,不會因為這事就“跟美聯儲分手”。況且,美聯儲非常重視溝通,甚至可以說有點“話癆”。你能實時知道他們在想什么,美聯儲并沒有“已讀不回”。
但如果今天只是因為“總統想要”就隨意壓低利率,從而讓通脹重新抬頭,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這相當于對全球美元持有者發出了一個信息:美聯儲并不把“準時赴約”當回事。
周一和Martin Wolf一起錄播客時提到一個觀點:即便是在1971年之前,美國其實也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金本位。我認為這個說法是對的。美國實行的,更像是一種“承諾以黃金兌換美元”的本位制度。中間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那就是建立在法治、規范基礎上的承諾——你拿著美元來,美國政府會兌現它,給你黃金。今天的“價格指數本位”其實也是一樣。并沒有哪條法律寫明“美元每年最多只能貶值2%”,但持有美元的人相信美聯儲是一個嚴肅、守諾的機構。如果美聯儲變成一個對總統唯命是從的機構,那這一信任基礎將遭到根本性破壞。
“特朗普2.0政府”的種種作為其實是對政治規范和制度架構的系統性挑戰。在遣返移民等問題上,美國正在面臨憲政結構和三權分立理念的嚴重危機。這或許會對美國體制造成長期傷害,但在短期內,政府的確能“贏”一把:特朗普想讓一些人離開美國,他們就真的被送走了。
但要是換成美聯儲這樣的機構,連這種“短期勝利”都很難看到,經濟變好根本無從談起。
本文源自:金融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