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晨曦暮色里,總活躍著這樣一群身影:身著制服風馳電掣的快遞小哥、背著保溫箱奔波樓宇間的外賣騎手……他們就是新就業群體。
如今,在天目西路街道,一場由黨建引領的暖心行動——“騎守聯盟”的成立,不僅為這群城市奮斗者點亮一盞盞溫暖的燈,更開啟了他們融入基層治理的嶄新篇章。
從“管理”到“服務”:以心換心,溫暖同行
“剛開始走訪時,經常吃閉門羹。”天目西路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隊員徐湛回憶起“騎守聯盟”成立初期場景的時候說道。
去年11月,街道黨工委牽頭組建由派出所、綜合行政執法隊、黨群中心共同參與的“騎守聯盟”,旨在聚焦新就業群體需求,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作為“騎守聯盟”中的一員,徐湛走訪新就業群體的過程,并不是很順利。
“請問,你有什么需求嗎?”“沒有。”簡短又冷淡的回應,成了走訪時的常態。快遞小哥低頭整理包裹,外賣騎手匆匆擺手,不愿多言。
然而,徐湛和同事們
并未因此放棄。
他們秉持著“先入其心,再服務其身”的理念,將一次次走訪變成了“拉家常”的契機。從聊聊當天接到的“奇葩訂單”,到問問最近的工作壓力,隊員們用真誠和耐心打破了隔閡。
慢慢地,走訪交流的時間越來越長,從半小時到兩小時不等。隊員們詳細記錄下新就業群體的工作模式、單位性質,更關注他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實現了從管理者到貼心服務者的轉變。
走訪排摸:排憂解難,助力發展
走訪過程中,徐湛養成了實時更新人員數據動態庫的習慣。正是這份細致,讓他敏銳捕捉到快遞外賣行業的困境。年后,由于人員返崗不理想,新招聘的員工對路況不熟悉,導致訂單晚點、客戶投訴增多,不少騎手的收入也受到影響。
為解決這一問題,
執法隊員與街區物業積極溝通,
組織開展“認門”活動。
在寫字樓前,幾名快遞小哥跟著保安師傅熟悉樓內布局,保安師傅熱情地介紹:“這邊電梯直達各樓層,送餐的時候走這邊通道更快。”“這邊門禁系統需要提前報備,我幫你們登記。”
良好的互動不僅拉近了保安與騎手的距離,更讓配送效率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
安全宣傳也成為走訪重點。
“寧等一分鐘,不搶一秒鐘。”在一次安全宣講會上,徐湛反復叮囑騎手們。
執法隊員通過播放交通事故案例視頻、發放安全手冊等方式,提醒新就業群體切勿因搶時間而違規操作。
一位騎手感慨道:“以前總想著趕時間,看完案例才真正意識到安全最重要,現在每次等紅燈,我都會主動停下來。”
暖“新”紓困:多方聯動,傳遞溫暖
年前走訪中,執法隊員心中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牽掛——排查新就業群體中的困難人群、特殊人群。
經過細致排摸,發現有5名困難人員:有的因交通事故需自費10多萬元,生活陷入困境;有的家人身患重疾,家庭經濟壓力巨大;還有的自己曾患大病,康復后仍需長期服藥,經濟負擔沉重。
得知這些情況后,執法隊員立即上報街區平臺。在街道的積極協調下,街道工會、人大代表以及轄區內愛心企業紛紛伸出援手。
未雨綢繆:筑牢安全防線,守護幸福家園
當外區發生新就業群體在外租房火災事故后,執法隊員迅速行動,全面排查每一名新就業群體人員的居住情況。經摸排發現,他們或住在公司簽約的公寓,或租住在附近小區,還有部分人員自行解決住房問題。
針對這些情況,執法隊員對各網點開展了全面的住房安全隱患培訓。培訓現場,專業人員詳細講解了火災預防知識、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并要求各網點負責人加強對員工宿舍的日常檢查,嚴禁在房屋內吸煙,按需配備滅火器,有條件的配備煙感報警器。
街道也積極聯系公寓,篩選出合法合規、環境良好、價格合理的出租房,為新就業群體筑牢居住安全屏障。
一位快遞小哥感嘆:“以前租房只圖便宜,現在街道幫我們把關,住得安心多了。”
“后續,我們還將推出‘隨手拍’小程序,騎手們可以通過拍照上傳的方式,反映市容環境等問題,共同推動社區治理。”徐湛表示。
從陌生到熟悉,從疏離到信任,“騎守聯盟”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新就業群體的關愛。在黨建引領下,越來越多新就業群體在感受城市溫暖的同時,正化身基層治理的新生力量。讓這份溫暖隨著他們的腳步,在城市大街小巷持續傳遞,共同書寫幸福奮斗的新篇章。
記者:陳潔
圖片:天目西路街道
編輯: 陳攻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